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词诵读六年级下册教案-通用50句

时间:2023-03-16 18:12:03

古诗词诵读六年级下册教案

1、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3、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4、第三段,背诵时吐字清晰,抑扬顿挫

5、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6、竹石的中心:表达了诗人那种坚韧劲拔,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7、鸟鸣涧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8、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9、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10、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12、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13、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14、《采薇》【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6、七步诗的中心: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17、《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唐代朝廷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附近)。这位姓元的朋友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是秦朝的都城咸阳,汉朝时改为渭城,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元二:姓元,排行第二,是作者的朋友。使:出使。《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盂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之广陵”,之:去,到。就是到广陵(今扬州)去。《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的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应加“赋得”二字。《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18、芙蓉楼送辛渐的中心: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保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19、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20、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21、需要背诵

22、宋王安石

23、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

24、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25、京口/瓜洲

26、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27、分四学段。第一段,能熟悉准确地默写出标题;

28、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

29、京口/瓜洲/一水间,

3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诗词诵读六年级下册教案

3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2、己亥杂诗的中心: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33、浣溪沙的中心:体现了自己不服衰老,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情

3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35、石灰吟的中心: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36、春风/又绿/江南岸,

37、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38、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9、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40、主旨是先了解古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写诗意图,然后逐句理解通读,门上连起来串讲

41、钟山/只隔/数重山。

42、明月/何时/照我还。

43、江畔独步寻花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

4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

46、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47、采薇的诗意是:昔日从军出征时只见杨柳随风飘摇。如今我回来了,眼前是大雪纷飞之境。一路缓缓走来已经是饥渴交加。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和哀痛。没有人能明白,现在我胸中的感慨。

48、第二段,能熟悉准确默写出诗词内容;

49、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50、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前两句表面写了出正和归来时的两种景致。背后则衬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出发时是春光明媚之景,然而大好春光之下,士兵却要从军远征,相比之下越发觉得百般凄凉。返乡时是冬季,但历经战场生死后能够安然归来看着眼前的万物肃杀之乡,反而更生出无限欣慰。这种以相反的景物来衬托感情的写法。能获得更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