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陶行知百度百科27句精选

时间:2023-03-03 17:42:02

陶行知百度百科

1、《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2、梁漱溟,教育思想:提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3、还提出教育独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经费独立,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4、苏格拉底,主要考查的内容: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强调启发诱导,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美德,对于西方影响深远。

5、《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6、讲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这部分是从“昔仲尼,师项橐”到“戒之哉,宜勉力”。

7、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在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中,生活即教育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8、十二个教育思想家:

9、讲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这部分是从“经子通,读诸史”到“朝於斯,夕於斯。”

10、孟子,著作《孟子·尽心上》;“教育”一词早出现;内发论代表人物,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提出“性善论”,并且有常考名言“万物皆备于心善”、“人的心中自有浩然正气”。

11、这是一名人名教师责无旁贷的。与此同时,严厉是以师德的培养为前提的的,只有自身素养的提高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才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2、乐正克,著作《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主要的思想观点: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启发原则。常考名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君子之教,喻也”。

13、孔子,思想主要集中于《论语》,以“仁”为,强调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

14、晏阳初,教育思想:提倡乡村平民教育,“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15、“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是这样写描述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的,这里的“惰”并不仅仅是“懒惰”的意思,而是带有“错误”、“过失”的意思。即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过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

16、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17、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人”是“活教育”为一般意义的目的。

18、按内容可分:

19、中国先秦的著名教育思想家有老子、孔子、关尹、杨朱、墨子、列子、田骈、庄子、孟子、荀子等;封建社会的著名教育家有董仲舒、朱熹、陈献章、王守仁、湛若水、王夫之等。

20、世纪以来,以何子渊、蔡元培、陶行知、厉麟似、晏阳初、黄炎培、陈鹤琴、梅贻琦、张伯苓、唐国安、吴大猷、萧友梅等为杰出代表,教育界名家荟萃,大师云集。

21、讲教育的必要性和应该学习的内容。这部分是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文中子,及老庄。”

22、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23、昆体良,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24、柏拉图,著作《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的早提出者。

25、扩展资料:

26、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认为教育的高目的是追求美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27、新中国的第一代教育家如黄炎培、陈鹤琴、吴玉章等从旧中国走来,跨越了两个时代。作为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在教育的不同领域有开辟之功,晚年大多沉潜治学、扶掖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