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ML地图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50字-推荐121句

时间:2023-10-20 14:22:41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50字

1、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每年的4月5日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端午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用竹子叶,用糯米包粽子,吃粽子,用耒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人人都要起早踏青,挖野菜,在一起聚歺庆祝。

4、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5、端午节的寓意是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在屈原、曹娥、伍员之前,端午节早已有了自己的习俗,后人不断丰富端午的文化内涵,不只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文化习俗,而是将这个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通过节日的载体,用粽子、龙舟等形式印刻在群体记忆中。

6、古代先民,祭祀祖先的时候,用头上长角的动物的头,祭祀祖先,牛羊太贵了买不起,就想着把粽子包成牛角,寓言一样。

7、屈原为民族英雄,因为他的爱国行为,被流放到汨罗江畔。

8、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9、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腾的部族举行的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0、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11、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12、也有人认为粽子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食品,后来发展成为节日食品,目前在端午节被广泛食用。

1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14、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的。相传屈原投江后,楚国的民众担心江内的鱼虾会把以前的尸体吃掉,所以用粽叶包着糯米投入江中喂鱼。后开就逐渐演变成粽子。

15、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源于中国南方的农耕文明。

16、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将粽子扔进江中,这也成为了端午节中吃粽子的传统。

17、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18、端午也具有着以下的美好寓意以及象征:祈福平安、驱邪消灾、自然崇拜等等。

19、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下。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

20、后来,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成为传统习俗。

21、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22、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

23、粽子是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因为忧国忧民,报国无门,投江自尽,楚国人民为了纪念他,把他投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为他祈祷祝福。

24、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25、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26、文化既有物质的一面,也有非物质的一面。物质的一面是文象,非物质的一面是文脉。节日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除了物质载体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审美的典型。今天,我们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其目的是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

27、据传说,古时候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他的忌日端午节时,将糯米用竹叶包裹成三角锥形,煮成食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粽子。

28、纪念屈原

29、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30、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50字

31、端午节的习俗分别有: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二、端午食棕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三、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四、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五、挂荷包和五彩丝线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六、点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端午节的来历分别有:一、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据《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其中,《天问》、《九歌》都有对中国文化渊源的探求,有从文化的本质思考中国人问题的处萌反思。故,对基督教也有很大影响。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二、端午节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三、端午节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四、端午源于古越民族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32、在南方各地,人们对粽子的包法、馅料都有不同的习惯和风味。

33、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34、端午佳节,一家人围着圆桌,分享美味的粽子,是多么惬意和温馨的日子。在外的游子也许会思乡心切,粽香可能会使你想起童年的生活,想起当年的无忧无虑和欢声笑语;缅怀过去的同时,要鼓足信心勇敢面对未来,同样是充满希望的日子。

35、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全国各地在端午节这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船、食粽子是普遍习俗。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6、在过程中,还有吃粽子、挂菖蒲、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37、传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农历五月五日在汨罗江自尽,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演变为端午食粽的习俗。

38、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39、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腾的部族举行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40、据传,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被谗,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将端午节定为屈原的祭日。

41、祈福平安:从古时候起,端午节就有着祈福平安的内涵寓意,古人会在这一天集体进行聚午宴、佩戴长命缕、画额、洗草药水等等活动,以便能够祈福家人和自身平安。

42、不管是端午节还是其他节日都是中华的传统节日!作为后代的我们应该把这些节日传承下去!

43、据史书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因忠言劝谏得罪了权贵,遭谗言诽谤而被贬斥,最终死于汨罗江。

44、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诸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45、为了寄托哀思,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46、粽子的饱腹感强,口感香糯可口,早已成为人们在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之一。

47、后来,楚国爱国大夫屈原,自投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五月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包粽子,把粽子扔进汨罗江,是为了不让鱼虾鳖蟹吃屈原的肉身。

48、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49、端午节,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一段历史文化的延续。

50、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51、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配香囊。主题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驱除毒虫、邪魔。

52、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象征意义。粽子象征着团圆、美满和幸福。它是由中国古代的节日食品——粽子演变而来的。

53、据传,屈原后,人们为避免鱼虾吃掉他的尸体,于五月初五赶来救他,并且在江边撒下铜钱以引鱼虾离开。

54、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崇拜龙腾的部族举行的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屈原的节日

55、无论是纪念屈原,粽子都象征着团圆、美满和幸福。虽然粽子的象征意义和来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源于中国古代的节日食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56、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57、拓展资料

58、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腾祭祀演变而来。

59、端午节的美好寓意是祈福辟邪、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祛病防疫、爱国精神。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60、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裏,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裏,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50字

61、粽子我国端午节家家户户的必备食品。粽子的来历是为了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屈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自尽的。所以人们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来包粽子纪念屈原。

62、驱邪消灾:端午节有一项是重要的寓意,那就是避五毒驱邪消灾。所以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都要挂艾草、挂菖蒲、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点艾条、黛苍术、晒百日姜、挂黄葛藤、佩香囊、栓五彩绳、佩豆娘、贴五毒、挂钟馗像、喝雄黄酒等等,以此来化解灾劫、驱散虫蚁。

63、自然崇拜:端午节也有着自然崇拜的寓意,这与端午节最初的来源有关。早在上古时候起,人们就对自然充满了崇敬,甚至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要祭祀龙腾和自然,所以民间有着赛龙舟的习俗,直到今天赛龙舟依旧是端午节最主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64、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65、年年五月端午,大家划龙舟,吃粽子,纪念那段动人的故事。

66、端午节最早是驱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用来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至今有很多说法。影响最广的是纪念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当地人们伤其死,架舟奋力营救无果,又怕屈原尸身被水兽吃掉便往水里投放食物。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演变成端午节包粽子。

67、为了纪念他,百姓们摆放龙舟竞渡,以寄托思念之情。

68、答案:1.

69、端午节吃粽子由来

70、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71、端午节的意义是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在屈原、伍员、曹娥之前,端午日的习俗早已有之,后人不断丰富端午的文化内涵,将端午与屈原投江、伍员复仇、曹娥殉父等元素结合,不只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文化习俗,而是将这个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通过节日的载体,用粽子、龙舟等形式印刻在群体记忆中。

72、过端午节的意义就是弘扬以及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他的那份爱国情怀被世人所称赞,同样他在历史上也有着无比重要的贡献,自屈原起个人风格的诗词歌赋被世人所接受。在其一生中每时每刻充斥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73、是求子和光宗耀祖的意思,取自谐音。

74、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

75、如今,每年端午节到来,人们依然会包粽子,赛龙舟,缅怀先烈,庆祝团圆美好。粽子也不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符号,也展现了人们对生命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76、端午节是先民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主要的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雄黄酒、打马球等。

77、其来历有很多版本,一般认为是纪念古时候诗人屈原的,因为他为了不忍见到自己的国家被统治,选择投入了汨罗江,后来当地的百姓们为了拯救他而划船在江中寻找,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饱餐他的灵魂。

78、据传,古时候,产生端午节的故事中,大夫屈原为了救国,投江殉国。群众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虾啃食,便在江边投放各种食物,让鱼虾先吃饱。其中一种就是现在的粽子,又称“角黍”。

79、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80、端午时节,我们怀念屈原,因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因其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关心民生、造福社会、促进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心中不懈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不遗余力地去探索真相、追求真理。

81、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古时候有位爱国诗人屈原,由于忠言极谏,遭到王室不满,最终赴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划龙舟、包粽子,以祭屈原。后来,端午节逐渐演化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

82、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主要纪念古代诗人屈原他为亲谋利益而得不到皇帝的允许,他做了多方面的努力还是没有成功他就投江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那天就包粽子泡到江里面去

83、现在,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84、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85、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86、粽子是除瘟、驱邪、求吉祥的。

87、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心中悲愤不已,于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损伤屈原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8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89、他在这里投江自尽,以示抗议当朝暴政。

90、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最广为人知的是纪念屈原的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由于忧国忧民、反对贪污腐败,遭受到了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最终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等,逐渐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50字

91、粽子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曹娥。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灵魂不灭,人们每年五月五日以竹筒盛糯米,以粽裹之,投入江中以祭之。也有说法称,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9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记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一到那天,各家各户都会包粽子吃,门口还要挂菖蒲,篙草、艾叶等来辟邪,还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地方上还会组织赛龙舟比赛,热热闹闹来过节。

93、为了纪念他,后人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94、现在端午节已成为我国法定假日之一,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95、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珍禽兽肉、板栗等,品种增多。

96、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因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被设立。

97、后来,人们慢慢发现这种食物既可以吃,也可以祭祀,于是就有了现在民间传统吃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

98、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

99、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100、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性的节目。

101、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

102、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103、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104、端午节,也叫端阳节、龙舟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它在整个世界的影响都很广泛,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各地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105、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奸臣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联齐抗秦的主张,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国都。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106、此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时赛龙舟、挂艾草和饮雄黄酒等。

107、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108、端午节快到了,你知道粽子的来历吗?

109、端午节的意义: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屈原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屹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所以才有了端午节赛龙舟,这便是端午节的由来了

110、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期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111、五月五的端午节,粽香四溢、龙舟赛起,插艾蒿、薰苍术、系香囊、喝雄黄,以此来纪念屈原、辟邪祛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古老历史文化的延续,是我们需要缅怀和珍惜的节日。

11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配香囊。主题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驱除毒虫、邪魔。希望采纳

113、端午节的寓意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不甘强势的迫害,于瑞午节这天投尼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端午节这天把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不让鱼吃屈原。当时粽子就这样传下来。

114、粽子是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食品之一,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美满。

115、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据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论文中考证认为:先民以“龙”为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116、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和寓意

117、粽子纪念屈原的,春秋时代的文学家屈原让世人的敬仰。他留下许多诗作,在历史具有很大影响。屈原就是在阴历五月五日被迫投合,世人也就以此日来作为纪念日了。流传今天就是粽子越包越好,每年粽子节气氛十分浓烈的。

118、传说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当时屈原跳江后,当地的人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变向江里抛洒米,豆子等等,让他们吃这些别吃屈原的尸体。

119、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习俗。据传说,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爱国之情。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吃子、挂艾草等。

120、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50字

121、为了纪念屈原,这天人们都忙的赛龙舟,包粽子,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粽子扔在河里喂鱼,让人们牢牢的把它记住让下一代记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