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刘禹锡的性格76句精选

时间:2023-03-20 21:51:05

刘禹锡的性格

1、这一阶段,刘禹锡两次在朝廷任职,又分别在军队和地方做过小官。

2、由于学识与才能兼优,刘禹锡很快被杜佑、王叔文等伯乐慧眼识珠,并受到器重。

3、贞元九年至十一年,刘禹锡文登三科,连通过了进士科、博学宏辞科和吏部取士科的考试。

4、少年刘禹锡曾投师于皎然门下,对两位诗僧非常敬仰,每当皎然和灵澈写诗的时候他就双手捧着笔砚,很恭敬地陪侍在旁边,和他们一起吟咏。

5、公元805年,唐宪宗上台的第三天就开始迫害革新派人士,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被赐死。

6、他们常常以街市里的商贩惊扰了皇帝的鹰犬为由,抢掠他们的财物,肆意妄为。宦官主持的宫市几乎是白昼抢劫,百姓怕他们就像怕土匪强盗一般。

7、然而,革新运动触动了宦官、藩镇和腐朽官僚的既得利益,很快就遭到了他们的联合反扑。

8、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刘禹锡从钟灵毓秀的江南来到都城长安,19岁的刘禹锡满腹经纶,豪情万丈,很快便在长安声名鹊起。

9、刘禹锡的诗有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10、扩展资料

11、他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被称为"二王刘柳",组成了这个政治革新集团的核心,展开了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目标的政治改革。

1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还有当时的京兆尹李实,仗着自己是唐朝皇室的宗室,为害人民的罪行令人发指。

14、也许正因为刘禹锡的身体里流淌着一部分匈奴民族的血液,才使刘禹锡性格中充满豪爽乐观的因子,甚至很是倔强,一生充满了战斗精神。

15、洛阳自古多才子,这块九朝古都的福地,为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灿若繁星般的文人墨客。诗豪刘禹锡早在二程之前就在洛阳名扬天下,他的诗精炼含蓄,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刘禹锡流传于世的诗有七百多首,文二百四十篇,其中《竹枝词》和咏史诗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16、中唐时期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从鼎盛走向衰落,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激化。

17、《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句》:“桃偶归何处,刘郎去复来。废兴余故垒,弃置蓄沉哀。联辔柳司马,酬吟白傅杯。青雕开睡眼,万木绝尘埃。”

18、刘禹锡,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19、刘禹锡的独特个性:信念坚定,永不言败;嫉恶如仇,锋芒毕露;自我超越,昂扬豪迈。主要成因:永贞革新壮志未酬心有不甘;屈原上下求索的风骨激发他正道直行的刚强;哲学思考强化自己人生的主观能动性;民情风物的多姿多彩调节出生活热情;礼佛问禅得到精神升华。

20、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21、据卞孝萱在《刘禹锡评传》中考证,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他的祖先曾经是居住在北部的游牧部落,后来迁居中原,至其父刘绪及曾祖父几代定居洛阳。

22、年事日长的刘禹锡自幼身处江南,也感受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立志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23、刘禹锡的诗风就透着自身性格的刚毅,他能够用很多诗篇来指责嘲讽当朝的权臣,也能够为了自己的生活,抒发豪放勇猛之词。读刘禹锡的诗词,不仅能从中看出他独特刚毅的性格,同时也能看出刘禹锡对待生活爽快乐观,他独特的艺术表张力,更是突显自身魅力。刘禹锡写的诗,诗风豪气,雄健。这正是其中的一点,刘禹锡的“诗豪”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豪”字,这个“豪”,不仅指诗风之“豪”,更多的还是对刘禹锡人之“豪”的赞美。

24、正如他后来在《学阮公体三首》诗中所说: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学阮公体三首》节选。可见刘禹锡早已满怀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

25、他们借着顺宗久病不愈的机会,幽禁顺宗,逼其退位,另立新君,即唐宪宗,年号改为永贞。

26、这些贪腐时弊正是王叔文集团革新的对象,在顺宗的支持下,短短半年多,革新派对德宗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弊政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7、这首词让人读后竟有一种神清气爽之感。自古以来,大家都说秋天就意味着悲凉,我就觉得秋天比春天还要美丽,不信你看这晴空万里,你看这一鹤排天,振翅高飞,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令人振奋呢?于是我诗性大发,我的诗情仿佛也要冲到蓝天上,冲到九霄云外去了。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8、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29、唐太宗宝应元年,三吴饥,人相食。在这样悲惨的情况下,农民走投无路,多次举行起义。

30、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是唐朝历史上值得标记的一年,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辞世不久,在江南嘉兴一个儒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刘姓士大夫家庭,一名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是日后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的性格

31、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打压,但这打压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身感慨”。

32、少年的刘禹锡学习内容十分广泛,除认真研读儒家经典外,对诸子百家都有所涉猎。

33、一是企图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二是企图抑制宦官势力,夺回国家军权。

34、刘禹锡在贞元十年写的明志之作《华山歌》中说:"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意思是说男子汉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出众的才干,即使显贵了,也还是个庸碌碌的人。

35、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3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37、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38、从二十岁踏入仕途到三十四岁的第一次遭贬,刘禹锡即将迎来他长达二十三年之久的贬谪生涯。

39、悲秋似乎是文人的通病,但是刘禹锡偏偏不落窠臼。他独出心裁提出了秋天比春天更美的观点。这首《秋词》是刘禹锡在贬谪的时候写的,以往别人遭遇贬谪都是悲悲切切、满腹牢骚,甚至愤怒至极。比如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就写下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千古孤绝之诗。但是刘禹锡却与众不同,即使是深秋时节,黄叶飘落,在刘禹锡的眼中依然没有悲伤,反而用有一种振奋昂扬的精神。

40、当时,吴兴有两位很有名气的诗僧皎然和灵澈,皎然俗姓谢,自称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41、这首诗表明了他所追求的目标不是荣华富贵,而是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

42、刘禹锡天赋诗情,髫龄又受诗僧皎然、灵澈亲炙。二十一岁中进士,可谓青春得意。旋即遭遇八司马事件,宠辱弃置,困苦交加,终生贞心不移。贬谪十年归来,作玄都观看桃诗,再度被贬。再度归来,在扬州初遇白居易。这时候,刘禹锡已是极为完好的诗人刘禹锡了。雄心气概,吞吐謦欬,并世少见。

43、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44、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

45、灵澈的诗歌如风松相韵,水玉相扣,两位诗僧经常讨论诗歌创作的技巧。

46、天宝末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刘禹锡的父亲为了避乱,随着族人迁居江南嘉兴,刘禹锡便出生在那里。

47、至此,历时146天的革新运动彻底的失败了,这就是唐代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革新。

48、厚积而薄发,刘禹锡的天赋异禀,好学与勤奋注定为他铺就一条通途

49、皎然的诗歌和诗论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后世尊称为"唐宋诗僧第一",当时江南地区很多文人向他学习写诗。

50、刘禹锡倾其热情与抱负,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却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是刘禹锡顺遂仕途的终结,也是他多舛的政治命运的开始。

51、刘禹锡自幼聪敏好学,很有教养,童年时代的刘禹锡给父亲的朋友留下这样的印象:他年龄很小,头发束成两个角,但已经学习《诗经》和《尚书》了,衣服上佩带着象骨制成的装饰品,态度恭谦、庄重、安详、文雅,与众不同。他喜欢与擅长诗词的人在一起交流,一旦发现文人的行踪,必拿着书本尾随其后,随时准备请教。

52、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53、惩贪鄙、用贤能、免苛征、恤百姓的这些举措减轻了人民的一些负担,得到了人民的拥护。韩愈后来在记载这段史实时用了"百姓相聚欢呼大喜"、"人情大悦"等语句。

54、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刘禹锡被提拔为监察御史,而与王叔文的结识,为刘禹锡政治命运的重大转折埋下了伏笔。

55、刘禹锡当时虽然年龄很小,但诗已经写得不错,多次受到皎然和灵澈的称赞,他们学着秦末张良的老师圯上老人的口气,风趣地说:"孺子可教焉。"

56、深厚的学识,顽强的个性,不服输的精神,坚持自我的原则。这就是刘禹锡创作诗歌的基石,最能体现刘禹锡精神的当属这首《秋词》:

57、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58、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

59、先罢黜掠人扰民的宫市及五坊小儿,再减停宫中闲杂人员及内侍多人俸钱,以抑制宦官势力,京兆尹李实也被贬为通州长史。

60、刘禹锡从小身体就弱,天生体弱多病。本来以为这样的刘禹锡会变得很娇气,相反的是,他因为多病的身体,反而磨练出的一种倔强的性格。他的身上似乎少了一些江南文人的多愁善感反而多了几分顽强与毅力。也许是这种天生的性格特征,让他在后来的人生中有了一种乐观和顽强的精神。

刘禹锡的性格

61、这些农民起义虽被武力镇压下去,但对统治阶级的打击很大,于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长治久安,希望朝廷在政治上进行一些必要的革新,以消除社会隐患。

62、正如他在《谒枉山会禅师》诗中所说:"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

63、这种经历使刘禹锡对藩镇的骄横,宦官的专权,朝政的腐败和人民的困苦都有所了解,这种深切的了解。

64、刘禹锡出生时,他的母亲卢氏已经四十岁左右,因生产前做梦得儿,便将刘禹锡取字"梦得"。

65、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在贬所,刘禹锡和柳宗元以及革新集团的其他成员也都统统被贬为远州司马。这十个人,当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

66、刘禹锡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通过三次应试,终于踏上了仕途。

67、这种深切的了解和久蓄在心的报国之志使他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谋议,表现出特殊的才干,王叔文称赞他有宰相器

6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9、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70、当时,宫廷里有专门为皇帝饲鹰养犬的宦官,是宣徽院的五坊小儿。

7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2、此时,刚刚经过安史之乱的大唐王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风雨飘摇。

73、其实人生有悲有喜,有顺境有逆境,想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主要的靠的还是自己的心态。打破常规,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不因外界的环境而受到影响,如果能做到这些,好心情又怎么会少呢?

74、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75、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

76、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