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肉食者谋之-推荐51句

时间:2023-03-03 18:25:12

肉食者谋之

1、全句意思是,达官贵人们自会谋划这件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间”的意思是: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这是一个由俩单句组成的复句,后一个单句省略了主语。

4、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者耳。”

5、古代统治者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朔月(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犬,朔月才能食用羊。当时帝王及贵族在每月初一所备食物,较平日丰盛,叫做“朔食”,食物规格也提高一等。此外,在祭祀或天子、诸侯举办宴会时,大夫才得以食用牛。

6、问题中的“国之兴亡,肉食者谋之”一句话的意思: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有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去谋划它们。

7、肉食者谋之: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谋,谋划,策划!

8、“谋”,读音为móu,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9、肉食者谋之,谋者谋划也。即吃肉的人谋划这件事。谋划动词谓语,之名词宾语。

10、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统治阶级残酷剥削,所以一般老百姓是不容易吃到肉的。孟子给齐宣王描绘的“王道乐土”的理想图景中是这样说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见《孟子·梁惠王上》)这是实现了美好的理想社会,老百姓中到七十岁的老人都可以吃上肉了,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

11、|: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心以分人。”对曰:“小惠末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如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这句话的意思是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13、《礼记十二·王制》认为,人到“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强调老年人更需要吃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在谈到明君制民之产时也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4、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原句其实是两个句子,两句话。

16、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7、句中的“谋”的意思是“谋划、规划”。

18、分析含义:“肉食者”,吃肉的,引申为达官贵人统治者。“谋”,谋划,策划;“之”,指示代词,代这件事。

19、分析句子成份:肉食者谋之。“肉食者”,(主语);谋,(谓语);之,(宾语)。

20、肉食者(主语)谋)(谓语)之(宾语),(尔——主语省略)又何间(谓语)焉(补语)。

21、出处:先秦·左丘明《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22、不谋而合的谋意思是“商量”,肉食者谋之的谋意思是“考虑、谋划”。

23、出自《左传·曹刿论战》

2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末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5、又何间焉?主语(你,代曹刿)已承前省略;“间”,(谓语);“又何”,(状语),焉,句末语气词“呢”。

26、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27、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谋,商量

28、肉食者是指对古代礼制规定的食肉的统治者的统称。

29、句中的“肉食者”指居高位的人,这是借代用法,以“居高位的人”的饮食条件,借指这一类人。

30、在日常使用中,“谋”也常做名词,表示策略,计谋,如小不忍则乱大谋。谋古通“媒”,媒介。

肉食者谋之

31、语出《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32、: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有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我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33、之:代词,意为这件事,指朝政大事。

34、意思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35、在学习古文时,我们要格外注意词的不同合义,免得闹出笑话。

36、句子可以翻译成:居高位的人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到其中呢?

37、“谋”的基本含义为计划,计策,主意,如计谋、出谋划策;引申含义为设法寻求,如谋求、图谋;商议,如谋议、谋划。

38、句中“肉食者”即“食肉者”,本意是“吃肉的人”,句中指“居高位的人”,作主语。“谋”是谋划,动词,作谓语。“之”代指齐鲁之战,是“谋”所支配的对象,作宾语。“间”是参与的意思,动词,作谓语。“焉”是兼词,“于此”之意,作补语。

39、肉食者谋之: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肉食者:食肉的统治者,当权的人。谋:谋划,策划;

40、第二个谋是,阴谋诡计的意思。

41、意思是“国家的兴亡这类大事,那些吃肉的达官贵人去谋划就可以了。”

42、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43、、“肉食者谋之”出自左丘明《曹刿论战》;

44、肉食者谋之中的“之”:代词,这,这件事。

45、是指由当权者去考虑如何处理的意思。

46、答:不谋而合的谋商量的意思,即没有一起商量但意见一致。如我俩的意见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不谋而含,在句子中作谓‘

47、第一个谋是,商量,讨论的意思

48、本句话的意思: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49、对此句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50、句中的“兴亡”一词是一个偏义复词,主要偏在“兴”上,即“兴旺发达”,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任何人都不会故意去灭亡自己。

51、不谋而合中的谋字,其意思是商量,商议,也就是没有商量结果意见或想法完全一致。而肉食者谋之中的谋却表示想或想得到的意思,就是吃肉的人想法设法要得到它的意思,虽然是同一个字,但所处环境不同,它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这就是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