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关于诚信的典故-推荐47句

时间:2023-02-18 20:42:51

古代关于诚信的典故

1、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2、孙策与太史慈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最后抓住了太史慈,孙策很喜欢太史慈的才能,孙策放太史慈回去收拢兵马投靠他。

3、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向刘备保证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4、《弟子规》上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5、这个故事很著名,大家应该都看过。

6、郭汲守信: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7、诚信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啊,让我们时时刻刻牢记以诚信做人。

8、等他巡视完,再返回这个地方时,比告诉孩子们的时间提前了一天。郭伋就对随处讲:“我们今天不能进城,因为会失信于孩子。”所以,郭伋就在野外的亭子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才进城,而那些孩子也正在那里等他。

9、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

10、曾参就对他的妻子说:“父母是不可以和小孩子开玩笑的,因为小孩还没有是非观念,一切都是跟着父母学,都是靠父母的教诲。你今天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你欺骗他一次,他就永远都不会再相信你了,这不是教好孩子的方法。”

11、二、季札挂剑

12、看完这三个故事,我们真的感觉很惭愧,古人真的是做到了童叟无欺,纵使是小孩,也不愿意失信于他们。而我们有时候失信于人,第一个念头还在想找理由去解释,为自己开脱,跟古人相比,真的是差太远了。

13、徐庶被迫从曹,终身未献一策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向刘备保证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14、个人认为是诚信的佐证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体现了商鞅诚信的品质,给我们的启示是:诚信是宝。诚信的作用: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5、当他到达西河郡美稷县时,有一群孩子就跑过来对他说:“大人,您下次什么时候还来呀?”他就大致推算了一下时间,然后告诉孩子们说,某月某天再到这个地方来。

16、并约定过几天后午时准回,过了几天太史慈果然带着部队回来投奔了孙策。

17、樵夫在森林里砍柴,不小心把斧头掉进了河里,他急得哇哇大哭,这是湖里的老神仙捞出了一把金斧头,问这是不是他的。他回答:“不是。”神仙又捞起银斧头,他看后又忙摇摇头。老神仙觉得他很诚实,便把两把斧头送给了他。

18、下面列举三个古人讲究诚信的故事,与大家共享:

19、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

20、《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

21、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

22、季札回答说:“始吾已心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就是说在我的心里,已经承诺要送给他了,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就违背我内心的承诺呢?

23、三、不失信于童

24、他的邻居听见有这种好事,便决定去碰碰运气,假装自己的'斧头掉进水里了,老神仙也分别捞起了金斧头和银斧头,邻居看后忙忙点头,说是是。老神仙觉得他不诚实,便把他淹死了。

25、《论语》上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开口,不轻易许诺,是怕讲出去的话,自己做不到。

26、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

27、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体现其对刘备的诚信。

28、东汉时期,有个官员叫郭伋,他的德行很好,非常讲信用。他在担任并州牧时,曾经到民间巡视,很受百姓欢迎。

29、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3.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信: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爱,情深意切。一日,两人相约在某桥下相会。后来,恰遇泛潮,江水上涨,那女子还没有到来。尾生却始终坚守诺言,死守在桥下,抱着桥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没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

30、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古代关于诚信的典故

31、白帝城托孤《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诸葛亮信守诺言,为了蜀汉江山,死而后己。

32、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33、俗话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说到做到,一句话说出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很认真的。现在的人很随便,很容易“轻诺”,往往难以理解古人的行事做法。

34、一、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二、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三、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四、经营人心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五、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六、郭沫若与芭蕉花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35、曾子杀猪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36、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37、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38、春秋时代,吴国有个人叫季札,有一次,他代表吴国出使鲁国。途中经过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邀请他一起用餐。在进餐的过程中,徐国国君看上了季札腰间的宝剑,但没好意思说。季札从国君的眼神中,也知道他很喜爱这把宝剑。但按照当时的礼仪,代表国家出使时必须佩戴宝剑,所以他就心想:“等我完成任务后,再将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

39、当时很多大臣都说不能放,怕太史慈去而不复返,不如把他杀掉,结果孙策说太史慈必不回负他。

40、一、曾子杀猪

41、结果等他出使归来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就来到国君的墓前行礼,然后把剑挂在墓边的树上。他的随从看了,就问他:“主人,你当时并未答应要把剑送给国君,并且即使答应过他,现在人都去世了,也没有必要把剑挂在那里呀?”

42、曾参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门买菜,儿子哭着闹着跟她一起跑出来,妈妈就对儿子说:“你赶紧回家去,等妈妈回来后,杀头猪给你吃。”

43、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44、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

45、结果她回到家后,就看到曾参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她就赶紧跑过去说:“我是跟儿子开玩笑,哄哄他而已,你怎么当真呢?”

46、商鞅颁布新法时,为了取信于民,他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木杆,并张贴布告,“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赏金十两’’。老百姓看了布告都不敢相信,不知商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谁也不动。商鞅又下令,“把木杆搬到北门者,赏金五十两”。这回有人动心了,真的把木杆从南门搬到了北门。商鞅当众赏了这人五十两金,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商鞅此举意在昭示新法的严肃性,使得百姓不敢怠慢新法。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军攻魏,双方势均力敌,秦难以速胜。商鞅采用兵谋诈术,写信给魏公子,约魏公子饮酒,假意言旧。魏公子丝毫不疑,如约而至,中了埋伏,魏军大败,只好归还秦国的河西之地。此一役,不仅解除了魏对秦的威胁,商鞅也因此被封为商君,得到15个城邑的封地。

47、安徒生将童话作为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他借用童话的“儿童”视角透视现代人的复杂生活。安徒生让童话超越了民间文学范畴的传奇想象,成为一种鲜明的个体写作和现代技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