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比兴手法描写心情的句子汇总92句

时间:2023-01-12 14:59:08

1、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2、屈原的《湘夫人》中以比兴的手法,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的句子: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以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3、《锦瑟》李商隐

4、“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6、寒冬腊月,交情就是一朵朵迎雪而立的梅花,绽放开来,暖和着你我的心田.

7、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的《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手法。

8、兴[xìng]: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9、“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积雪压枝,不仅柳絮到处飘落,就连杨花也成为水中浮萍,飘零无根。“杨花”和“飞絮”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词人这段恋情无疾而终的悲剧色彩。表达了一种宿命式的结束与离开,也深化了词人因爱而失魂落魄的悲剧形象。

10、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11、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12、《诗经》中大部分都运用了比兴手法。《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赋比兴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比较著名的有《关雎》《蒹葭》等。

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4、《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15、“疏疏一树五更寒”,寒冷萧疏的不只是夜阑珊时分的柳树,更是词人内心情感与心境的投射。寂寞如雪,悲凉如水。“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多情的也不只是明月,不管萧索与繁茂都将柳树来照耀,还有词人自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6、兴,就是起兴了,除了喻兴之外,也可能是不相关的事情。在古诗十九首里,这是一种经典的用法,如

17、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18、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运用的例子:

19、赋比兴,读音[fùbǐxìng]

20、《陋室铭》刘禹锡。这是一篇铭的文体,开篇即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起兴,引出后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论点。

21、从上述例子我们看到,赋比兴在诗经或者在其它诗词当中,已经是分不开的写作手法了。由于中国人含蓄的特点,往往使用赋比兴能够得到大众的共鸣。

22、“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

23、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24、看着像喻兴,其实已经很不像了,又如:

25、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赋比兴,对基础知识做一个了解:

26、“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27、纳兰容若这首词的情感与内涵,必须要知晓李商隐《柳枝词序》里提到的故事。纳兰容若正是以这个故事为典故,兼以比兴,名为咏柳,实则喻人,抒发了词人对于曾经深爱过伊人的深切思念与怀念,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28、段段乐与哀总叫人意外

29、最后,来说说赋

30、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桃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扩展资料: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31、那么“比”呢?

3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3、赋[fù]: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34、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35、比兴:比,就是修辞上的比喻或比拟。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36、秋风瑟瑟,交情就如随风而落的佳叶,组成了金秋时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7、红红落叶长埋 尘土内

38、赋比兴是诗经中的写作手法,赋,铺陈,也即汉赋中的赋,如

39、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乐府民歌)

40、纳兰容若在这首《临江仙·寒柳》里,表达的正是这种思念成灰而欲罢难休的孤独寥落心情。上阕以寒柳起兴,描写了一个饱受冰雪摧残蹂躏的悲惨形象。词人运用“飞絮”、“飞花”和“疏疏一树”、“明月”等一系列意象,将情感寄予在寒柳身上,奔涌而来。

41、“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兴”也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42、天边的你飘泊 白云外

43、在《柳枝词序》中,李商隐曾经爱上了一个名叫柳枝的女子。柳枝曾与李商隐许诺,“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意思是说不久后柳枝会涉水湔裙前来与李商隐相会。“湔裙”,即指涉水时弄湿了衣服,也正是纳兰容若在下阙用到的典故“湔裙梦断”。

44、比,是比喻,这里比喻与普通的我们现在的比喻还是有所区别的,喻主要喻事态。而且比喻,喻体也是起兴,如

45、表现手法: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具体

46、解析: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

47、下阙由咏柳转为怀人,由刻骨的思念化为对往事的追忆,流露了词人思念成灰而寂寞凄凉的情绪。“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转折得自然妥帖。正是在这个繁花落尽、柳丝飘落的时节,让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眉山淡淡,秋水盈盈”的曼妙女子。

48、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4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0、诗歌中衬托(正衬和反衬)手法“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5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52、巨浪翻起多少爱

53、《诗经蒹葭》有运用“兴”手法。有:

5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5、日夕问世间可有情永在

56、赋比兴是诗经中的写作手法,赋,铺陈,也即汉赋中的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描述同一个事物,赋兴,并列结构,前一句起,后一句兴,如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比,是比喻,这里比喻与普通的我们现在的比喻还是有所区别的,喻主要喻事态。而且比喻,喻体也是起兴,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室其家又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兴,就是起兴了,除了喻兴之外,也可能是不相关的事情。在古诗十九首里,这是一种经典的用法,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看着像喻兴,其实已经很不像了,又如: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又如: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从上述例子我们看到,赋比兴在诗经或者在其它诗词当中,已经是分不开的写作手法了。由于中国人含蓄的特点,往往使用赋比兴能够得到大众的共鸣。在后来的一些应用中,喻兴中,本体不见了,只剩比喻的对象,这样的对象叫做意象,只要有这意象,就能想到另一些情绪。比如杨柳代表离别。而街道总是伤心的。赋比兴的手法在现代歌中也有应用,要想歌写得婉约,使用赋比兴能使得歌曲更有内涵。大话西游片尾曲《一生所爱》部分歌词如下:从前现在 过去了再不来红红落叶长埋 尘土内开始终结总是 没变改天边的你飘泊 白云外苦海 泛起爱恨在世间 难逃避命运”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是正常的起兴手法,”红红落叶长埋 尘土内“ 是意象,其实也是兴,相对于下一句是起,接着兴,”开始终结总是 没变改“ ,接下来全部是兴。”苦海,泛起爱恨“ 本体没了,喻体也不是很明确。而郑少秋在大时代里唱的岁月无情有词是这样的:巨浪卷起千堆雪日夕问世间可有情永在巨浪翻起多少爱段段乐与哀总叫人意外未完待续====

57、“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58、它是一座架起情绪的桥梁,使你我勾通,心心相映,成为好友.它是什么?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59、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60、这是描述同一个事物,赋兴,并列结构,前一句起,后一句兴,如

61、这句话出自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一诗中,运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思而未见的惆怅和迷惘之情。《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6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室其家

63、赋是直铺陈叙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64、在世间 难逃避命运

65、巨浪卷起千堆雪

66、大话西游片尾曲《一生所爱》部分歌词如下:

67、《秦风·无衣》就是一首赋体诗。诗歌句式大同小异,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诗意层进中表现战士崇高的内心世界。

68、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69、扩展阅读:诗歌中的虚与实表现手法

70、未完待续====

71、从前现在 过去了再不来

72、比[bǐ]: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73、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74、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

75、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76、只可惜,由于柳枝是商贾之女,与李商隐们不当户不对,最终被迫嫁与一方诸候,佳梦难再续。邂逅如此一个曼妙的女子,曾经乞他以罗带写诗,许他以博山待炉,却不曾想造化弄人,一转身即为天涯。如此煎熬人心的初恋,李商隐只能在诗歌里回味。

77、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78、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比兴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79、《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艺术手法

80、第一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兴"?

81、诗歌中衬托(正衬和反衬)手法

8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

83、炎炎夏日,交情便似一杯清新透凉的冰红茶,润泽着你我干渴的喉咙.

8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

85、”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是正常的起兴手法,”红红落叶长埋 尘土内“ 是意象,其实也是兴,相对于下一句是起,接着兴,”开始终结总是 没变改“ ,接下来全部是兴。”苦海,泛起爱恨“ 本体没了,喻体也不是很明确。而郑少秋在大时代里唱的岁月无情有词是这样的:

86、“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赋比兴,读音[fùbǐxìng]

87、开始终结总是 没变改

88、在后来的一些应用中,喻兴中,本体不见了,只剩比喻的对象,这样的对象叫做意象,只要有这意象,就能想到另一些情绪。比如杨柳代表离别。而街道总是伤心的。赋比兴的手法在现代歌中也有应用,要想歌写得婉约,使用赋比兴能使得歌曲更有内涵。

89、交情是心中深深的眷恋,友谊是跟友人相连的一根心弦,缱绻不断,渊源流长,谱写出一首首幽长而又耐人寻味的高歌.

90、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首诗一唱三叹,诉说着对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向往,而那用来起兴的苍苍蒹葭、清清白露,和主人公忧伤怅惘的心情互相映衬,使全诗都笼着一层淡淡的哀伤。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扩展资料:《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丛里,似见非见,时隐时现。这首诗用反复重章来表现悬念迭起。“苍苍”、“萋萋”、“采采”近义;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内容相差不多。这首诗的重章整齐、浅显,读起来节奏明快、动听。

91、苦海 泛起爱恨

92、“湔裙梦断续应难”,曾经那个许诺涉水相见的女子,再也无法见到。即使在梦里追寻,但也是好梦易断,佳缘难续。良辰美景虚设,佳梦良缘难复,倘若这个心爱的女子已成为地下亡灵,比如亡妻卢氏,这份思念更加令人蚀骨难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