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长句子朗读指导预期成果优选21句

时间:2022-11-27 15:53:44

1、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2、四、朗读必须和精讲相结合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首先,指点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体会出人物的感情和语气。其次,进入情境读,简单地说,就是读书时要把自己放到课文中去,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人物,文中描写的内容就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把自己的感受融进课文的情境之中去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情感体验,得到美的享受。

4、朗读要求既要明确,又要逐步提高,循序渐进。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加深,应注意逐步提高朗读要求,并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

5、有些文章对人物的行为描写较多,在朗读时让孩子们根据朗读内容,加上自己的动作,绘声绘色地表演读。这样变换朗读形式,既增强了他们朗读的兴趣,又帮助他们自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了语感。

6、朗读的要求,从理解课文的角度说,有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文、抓住重点、找出关键词句、准备复述课文等的;从朗读的本身的要求来说,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7、在说话和朗读时,意群的作用是:如果感到句子很长,一口气说不下来,可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有一个很短的停顿(换气)。正确的停顿应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同一个意群内不应停顿。

8、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习惯。读课文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一边读,一边想。对于低年级学生,老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如在学习《自己去吧》一课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呢?你最喜欢哪个?”这样,才使读有目的性,才能有效地培养相关的习惯。

9、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生动的范读,会使学生受到极大地感染,对课文获得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因此,上课前教师应充分准备,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10、理解课文要有节奏地读。所谓“有节奏地读”,简单地说就是不读破句,按句子的结构读出一定的停顿和轻重。句子不读破,正确地读出了节奏,也就读出了文章的意思。这样多读几遍,“其义便可自见”了。

11、三、明确每次朗读的要求

12、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安排组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有些课文是抒发感情的,宜个别读,轻声读;有些课文是铿锵有力的,宜齐读,放声读;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则宜分角色读;

13、初读课文要“真读”。就是放慢速度,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字字读真”。进行这种朗读训练,学生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念在口里,记在心里,让学生一字一字地读正确,为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打好基础。

14、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没有一个认真读书的态度,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学生开始读第一篇课文时,就向他们明确指出,读书不能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改一个字,要学生把每个字看清楚,把每个字读清楚,做到字字响亮。

15、培养学生朗读看标点的习惯。要求学生朗读时,看好每一个标点,读出停顿。在这种训练中,着重引导学生主要句号处有较大停顿。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句子概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化。否则,学生一口气读到底,就不容易搞清楚课文的来龙去脉,以后的作文,也很可能出现“一逗到底”的现象。

16、重点部分反复读。每篇课文都有主次之分,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部分,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加深对重点的理解,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17、要朗读得好,精讲不容忽视。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耐心地指点,可以使重点突出,可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朗读质量。

18、句子可以按照它的意思和结构分成小段,这样的小段就叫做意群。

19、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20、五、重视教师自己的范读

21、这样,只要在课前下足功夫,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时心中有数,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