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ML地图

论语侍坐赏析95句

时间:2023-09-23 04:39:45

论语侍坐赏析

1、“赤,尔何如?”

2、(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3、“曾点,你怎么样?”

4、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曾晳:懂礼爱乐,言谈举止较为自然,不拘束,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6、孔子的最高理想体现在巜礼记礼运大同篇》,提倡天下为公,构筑大同社会,男有分,女有归,社会福利能够照顾到每一个人,人人身心康健。在巜先进》篇里,通过孔子问志,弟子言志,体现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子路,冉有,公西华都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如何治理国家,并没错,但也都有点个人英雄主义,而曾皙却是从文教入手,甘愿为社会服务,功成不必在我,他描绘了一幅礼治后大同社会的康乐图,这与孔子的文教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一致的。其实任何一种政治,能做到“”国泰民安”就非常了不起了!要知道当时最好的清明政治也不过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而实际情况却是饥馑之年"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所以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因为曾暂说出了孔子的心声。

7、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8、“点!尔何如?”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1、《论语季氏篇》中。

1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13、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4、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15、“求,尔何知?”

16、“唯赤则非邦也与?”

17、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18、从这段经文中可知侍是侍奉之意。

19、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20、侍坐选自《论语》的《先进》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这四弟子“言志”的一段话。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孔子及其学生的思想,还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原文如下:

21、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2、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3、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24、冉有:虚心礼让,小心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25、子路坦荡但出言不谦让(因为他回答孔子时是轻率的没有重视);冉有和公西华是一路货色都表里不一(他们见孔子批评子路的出言不一就说没有什么很大的抱负但同时直接表现出他两没追求);曾皙很善良很懂事也很有才华(...

26、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27、孔子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国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就对政府有信心了)“既富矣”,再“教之”。(《论语·子路》,意思是说先要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去教育他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凭借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来使他思想行为一致,人民就会有廉耻,而且人心归服)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言志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先富后教,礼乐治国。孔子对他们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哂笑子路,不是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对,而是用委婉的态度批评“其言不让”。曾皙的话似乎与政治无关,但他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社会的缩影,即形象化了的礼乐之治的盛世,所以深受孔子的赞扬。

28、“点,尔何如?”

29、“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30、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论语侍坐赏析

31、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叫作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作隐满;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叫作盲目。

32、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33、“求,尔何如?”

34、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5、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6、(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37、“公西赤,你怎么样?”

38、四子侍是一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9、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40、①塑造了孔子和蔼可亲、言语亲切的师长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子路的粗率豪勇、冉有和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富有才性。

41、(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4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44、人生态度:

45、“赤!尔何如?”

46、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47、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48、四子侍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它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闲适自在、文化修养的追求。

49、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50、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51、本文虽然是语录体,但人物的语言能鲜明表现其性格特征,少量的行动描写,也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神情。孔子的谦和,子路的粗豪率直,冉有和公西华的谦谨,曾皙的雍容飘洒,都跃然纸上。

52、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3、同时,这幅画作品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54、公西华:谦虚而有礼貌,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55、孔子凭借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来使他思想行为一致,人民就会有廉耻,而且人心归服)

56、四子侍坐”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民主、平等、尊重个体生命、重视人格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教育思想。

57、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58、“唯求则非邦也与?”

59、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60、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论语侍坐赏析

61、《论语》一书中,侍字曾在很多的经文中出现,出现的环境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有伺奉、服侍、侍者、侍坐、侍役等,今举其中一例。

62、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63、《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载的是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弟子讨论人生理想的一段故事。原文如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64、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65、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66、(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67、子路:有远大的志向,坦率诚恳,性格也比较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68、(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6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教育家。本文第一段中孔子对学生的几次回答,以亲切和蔼的长者作风,给谈话带来轻松和谐的气氛,表现了他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第二段中孔子对学生言志的评论,各有其侧重之点,反映出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70、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71、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言志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先富后教,礼乐治国。孔子对他们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

72、③语言简洁,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致。

73、夫子哂之。

74、(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75、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76、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77、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79、“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80、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81、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2、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礼乐治国”实际上是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的思想,就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我们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

8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84、曰:“夫子何哂由也?”

85、②本篇与《论语》的其它篇章不同,超出了单纯记言的框架而带有记事的性质,通过人物的一刹那的语默动静来表现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反映人物的神情风貌,再加上短句过渡,显得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8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87、这幅画作品的构图、色彩、笔墨都非常精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88、四子侍是明代画家仇英所作,描绘了四位文人雅士在庭院中品茗赏花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的闲适自在和文化修养。

89、“求!尔何如?”

9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论语侍坐赏析

91、四子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92、“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93、“冉求,你怎么样?”

9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95、曾皙的淡然高雅,与世无争,特别得孔子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