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ML地图

关于佛感悟人生的诗句-118句优选

时间:2023-08-31 23:22:32

关于佛感悟人生的诗句

1、佛光普照度众生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杨万里的《晚登南华山》。

2、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3、甘露掩天幽苦海,白莲铺地梵音庵。

4、我用一千次回眸换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驻足停留/

5、另外,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广场前路岐,长劝静思虑”,也表达了他看破世间一切的迷惑,呼吁人们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价值。

6、看透王门事,不废老莱身”的诗句,表达了他看破世间功名利禄,不想被这些事物所束缚的态度。

7、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8、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9、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10、梦里不知身是客,这痴情的红尘竟是前缘注定。

11、铁甲将军夜渡关,

12、这个诗句也有表达佛教的意味。

13、二、唐·庞蕴阴《联灯会要》卷六

14、七、唐·洞山良价《景德传灯录》卷十五

15、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

16、这句可以理解为:以佛教的仁爱为真心,道法自然为风骨,儒家中庸为表象,用大度来包容对待整个世界。以一技之长在手,生存能力傍身,三思而行的头脑,用从容的心态来过生活。读三千年历史,才发现,历史不外乎功名、地位、利益、俸禄;行九万里悟道,才懂得,诗酒百篇、田园恬静的生活才是最终的归依。

17、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

18、朝臣待露五更寒。

19、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登鹳雀楼》,其中有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八、唐·古灵神赞《五灯会元》卷四

21、我们应该借鉴这句诗句的思想,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要着眼于精神上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2、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23、如如不动的路上,还争什么?抢什么?还想什么?等什么?

24、静夜幽梦,幽幽的梦中谁在浅吟低唱,那婉转的歌声是谁的清泪,湿透了锦被春波,有谁?会斜倚窗前,把一汪心事遥遥相寄。

25、回眸再回眸/

26、希运(?一850),唐代僧。福州闽县人。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27、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南怀瑾

28、算来名利不如闲!

29、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安意如《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30、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女今更不疑。

关于佛感悟人生的诗句

31、若到海西岸,佛光盘翠袍。——出自徐玑《送戴文子赴定海主簿》

32、这句诗句启示我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我们应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境界,多去追求高深的知识和文化,增加自己的修养。

3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代杜甫《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34、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3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6、九、唐·灵云志勤《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37、香严智闲(?—898),唐代僧。青州(山东益都)人。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佑禅师,不契,泣涕辞去。偶于山中芟草,瓦砾击竹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人,世称香严禅师。

38、经历百千无退转,佛光律仪不曾失。——出自曹勋《施磨衲与惠因长老》

39、山寺日高僧未起,

40、一世又一世的等待,书生终于来了,书生买了一包包红蜡烛,就这样,仕女夜夜照亮书生的书房,陪他从深夜到黎明,多少次,仕女想给困顿中的书生倒一杯茶,擦一把脸,幻想着做他珠罗帐下的新娘,生生世世结发如霜,然而她只是一支支红蜡烛,她只能看着书生流下点点红泪。

41、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仓央嘉措

42、岸边、渡口,一条破旧的小船。

43、这句诗描绘了山顶日光明媚,突然冉出一轮明亮的太阳,远处好像有光芒万丈的感觉,给人一种宽广、明亮的感觉。

44、"清风常伴我身行,无欲无求过此生。"——唐代李白《将进酒》

4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46、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7、十、唐·长沙景岑《景德传灯景》卷十

48、应须恁幺会,方得契如如。

49、佛无语,我只有频频回首/

50、窗外无风,无风的夜晚依然很冷,寒冷的日子,思念漫上心头,那一缕灯光,今晚是否为我点燃。

51、古殿倚太阳,佛光含慧日。——出自卫宗武《即席赠太阳山极圆上人》

52、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53、可以不计后果可以不要理由/

54、佛光塔影净无尘,几点樱花迎早春。——出自现代·老舍《奈良东大寺》

55、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的景色,深入追求更广阔更高深的事物,非常看透功名利禄。

56、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5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唐代陶渊明《桃花源记》

58、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

59、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60、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何必多情,何必痴情。花若多情,早已凋零。情意浓,爱意浓,怎知红丝错千重,路同归不同。欢亦忧,乐亦忧,踏雪寻梅方始休,回首天尽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关于佛感悟人生的诗句

61、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62、景岑,唐代禅僧。幼年出家,参南泉普愿,嗣其法。初住长沙鹿苑寺,复住湖南长沙山,大宣教化,时人称为长沙和尚。师机锋峻峭,与仰山对话中,曾踏倒仰山,仰山谓其有如大虫(虎)之暴乱,故诸方称其为"岑大虫"。谥号"招贤大师"。

63、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64、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65、这些诗句都表达了看透功名利禄的态度和心境,提醒人们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而非被外在的荣誉和利益所左右。

66、那条船已经坐满了人,而独独不见书生,侍女着急的眺望岸上的路,开船的时间到了,艄公摇动船桨,船慢慢的离开了岸边,仕女几次想叫停艄公,然而,她只是一株莲花。

67、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68、诸方达道各,咸言上上机。

69、像飞蛾扑向火/

70、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71、在唐代,杜甫写过“谁为百忧客,穷途复几人。

72、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73、古灵神赞,唐代禅僧。初于福州大中寺受业,后遇百丈怀海禅师始开悟得法。

74、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淂知。

75、于是,仕女化作艄公心爱的一株莲花,含苞在渡口的船上,等待登船的书生。

76、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

77、"吾道非求权与利,唯欲一心向道行。"——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8、常常梦里抵江南,觉觉随心过奈酣。

79、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

80、金丹一粒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81、我频频回顾着期待你的温柔/

82、问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进你的心中/

83、百奉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84、出处《佛说缘》

85、君留夜枕欢言讨,香冉修堂烛泪憨。

86、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87、以下是一些关于看透功名利禄的诗句:

88、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89、仕女问佛:红尘如水,佛可渡我?

90、法常大师(752-839),唐代僧。湖北襄阳人。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关于佛感悟人生的诗句

91、于是,仕女化作一支支红蜡烛,幻想着能够住进书生的书房,静静的立在桌前,为他燃烧,为他流泪。

92、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93、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94、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95、庞蕴(?—808),唐代著名在家禅者。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湖南衡阳人。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遗有《庞居土语录》。

96、仕女问佛:今生有缘,我可见他:

97、在《庐山谣》中,汪元量也有一句“观棋不语真君子,看棋惟有旁观者”,表达了旁观者的清醒和超脱,看透了世俗的功名利禄。

98、一击忘所知,更禾假修治;

99、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100、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101、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102、六、唐·洞山良价《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103、全文为:

104、佛光亦幻成,非有与非无。

105、千次万次你在我眼中也在我心中/

10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107、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108、佛说:可见,不可见。

109、佛说:可渡,不可渡。

110、我今独自注。处处得逢渠。

111、灵云,唐代僧。福建长溪人。嗣法于长庆大安。初住大沩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禅林称为"灵云见桃明心"、"灵云桃花悟道"。

112、洞山良价(807-869),唐代曹洞宗之祖。越州会稽(浙江会稽)人。于五泄山礼灵默禅师披剃。曾访沩山灵佑禅师,参"无情说法"公案,不契。受指示往诣云岩昙晟禅师,问无情说法之义,辞归时,涉水睹影,大悟前旨。于江西洞山弘扬佛法,门风颇振。其嗣法弟子有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尤以本寂的法系,称作曹山,合称之,即为曹洞宗。著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洞山语录》等。

113、/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14、骚客仁人耕种草,匐匍跪拜佛神龛。

115、佛光普照意味着佛祖的光芒普及到世间的众生,给予人们正义和智慧,使人们走出苦海,境界得以升华。

116、一、唐·寒山《寒山诗》

117、看破虚空,惟有佛宗!《济公传》中有诗颇具禅意,其诗有云:

11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