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ML地图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71句

时间:2023-07-19 11:14:06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1、整句话的意思是:做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怎么对待音乐呢?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7、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8、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9、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好勇疾贫:是指好勇敢而又恨穷困。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1、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2、本章与上一章联系起来,表达了孔子的分析社会的辩证思想。好勇而不安贫,这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而对于那些不仁的人过于痛恨,使他们无所容身,也会惹出祸乱。所以,儒家倡导以礼来规范制约人的行为,认为适宜合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把智勇仁义用在好的一面,祸乱也就兴不起来了。

1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出处是《论语·八佾篇》中的第三则;其中“而”的意思是却,表示转折语气的连词。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7、【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人若不仁,而痛疾之,则是益其乱也。《论语·泰伯》:「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集解:「郑曰:『不仁之人,当以风化之,若疾之甚,是益使为乱也。这里的“而”在句子中就是表示一种假设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假如,如果的意思。

2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1、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2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3、(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6、①小子:指学生们。②观:观察力。③怨:讽刺。④迩(ěr):近。

27、【翻译】:孔子说:“喜欢勇敢逞强却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对不仁的人憎恶太过,也是一种祸害。”

28、【注释】

29、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0、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31、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32、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33、句中的“人”是词类活用,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并非本意的人,而是“做人”。

34、意思是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出自孔子《论语·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5、孔子说:喜欢勇敢逞强却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