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秋去冬来的经典诗句235句

时间:2022-08-01 20:03:54

1、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2、香草春天开放,梧桐与楸树能遮蔽夏日的骄阳;吹箫的时候刮起了秋风,备酒的时候下起了冬雪。

3、无田似我犹欣舞,

4、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5、何况田间望岁心。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7、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8、雪儿传来了冬讯,雪儿汇出了冬景。雪儿放飞了冬舞,雪儿编织了冬装。雪儿谱写了冬歌,雪儿席卷了冬风。雪儿祝您冬至愉快!

9、月落无声枫飘荡,

10、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11、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12、秋去冬来春又催,昆明信有劫馀灰。——《赋》金末元初·段克己

13、唐代诗人许浑《早秋》中的西风,奏出了美妙的清瑟之音:

14、秋月朗照,明亮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15、对秋风敏感的还有荷叶。唐代诗人杜牧在《齐安郡中偶题》中描写荷叶在西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16、这首小诗纪实了一个有趣的情景:在飒飒秋雨中,正是因为有了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水珠,惊动白鹭,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诗人着意描写了一场虚惊,以宁中有惊、以惊见宁的艺术手法,呈现出安宁和静穆的场景,一切生灵都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17、不愁屋漏床床湿,

18、秋去冬来春何样?

19、伴随秋风而来的当然是秋雨。唐代诗人戎昱在《成都暮雨秋》写道:

20、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2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2、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23、清·洪升《雪望》

24、唐·孟郊《苦寒吟》

25、今听玄蝉我却回。

2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7、关于约定的唯美诗句有很多,比如说:

28、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9、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30、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31、忍把归鸿忘了,两处愁思,又被风吹起。孤烟细。聚散浮生曾几?

3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3、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34、小舟徘徊触心旁.

35、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36、千里稻花应秀色,

37、昔看黄菊与君别,

38、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39、唐·高骈《对雪》

40、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41、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一一(陶渊明:《四时》)

42、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诗人置身这清静的环境中,感到更加惬意舒适。

43、三、四两句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荷叶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西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极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44、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45、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46、如今惟有问心寒,

4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48、颔联写对雨的感受,融化前人诗句为己用。出句“不愁屋漏床床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句;对句“且喜溪流岸岸深”,用杜甫《春日江村》“春流岸岸深”句。诗虽用前人成句,但贴切眼前景事,与首联一意相贯,在原句基础上加了“不愁”、“且喜”二语,在旧句上翻出了新意,达到了能生能活而自成佳句的要求。诗是写听雨,又形象地道出了盼雨的心情,也隐隐表示自己的喜雨,不单单是因为大雨赶走了炎热,带来了凉爽,这就引伏第三联的情感,也为尾联预留地步。

49、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50、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51、梦回凉冷润衣襟。

52、冬至雪落,寒意脉脉。天各一方,山遥水阔。情意不减,思念如昨。真心祝愿,平安快乐。好运相伴,成功在握。

5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54、且喜溪流岸岸深。

55、尾联纯抒情,把原来的情感更转高一层,说遇到了这样的好雨,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如此高兴,更何况那些盼望丰收、渴求雨水的农夫们呢?诗用“犹”、“何况”承先启后,是故意通过自抑而达到高涨。正因为诗人没田,他的欢欣鼓舞才有更深的意义,他与民同乐的心意也完全表达了出来。所以清人纪昀评说:“精神饱满,一结尤完足酣畅。”

56、秋气堪悲未必然,

57、马思边草拳毛动,

58、南宋诗人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中的秋雨,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59、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60、《诗经·小雅·角弓》

61、接下来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62、阶下丛莎有露光。

63、秋风飒飒,秋雨萧萧,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冷落,所以,秋天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悲凉情绪的时候,而诗人却在诗中说,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这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吗?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啊。诗中表达出初秋生机勃勃,孕育着希望的情感。

64、无行:不成行列。

65、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6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6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6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69、回风:回旋的风。

70、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71、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72、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73、冬至又来到,祝福少不了,祝:心情好一冬,健康益一冬,温暖保一冬,舒服过一冬,勤奋干一冬,美好又一冬,祝你过好冬!

74、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7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7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77、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78、元·黄庚《雪》

79、一时回首背西风。

80、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2、一.出自唐代张谓的《早梅》

83、落叶犹开最小钱。

84、在这里,秋雨如注,小溪飞溅,水波流转,白鹭惊飞,俨然是一幅写意山水画,一首优美田园诗!

85、此诗以蘅若领春、梧楸遮阳、鸣笙迎秋、置酒赏雪等特定场景下的特定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分写一年四时之景,并把春、夏、秋、冬四字嵌入每句的第四字中,虽无深意,却见巧切。

86、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一一(王微:《四气诗》)

87、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88、叫:风声如吼。

89、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90、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91、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写了这首七律,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92、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93、四、唐孟郊《苦寒吟》

94、两竿落日溪桥上,

95、一年颜状镜中来。

96、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97、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98、诗人一开始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候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99、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100、炎炎暑退茅斋静,

101、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2、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103、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用力一转,奋发精神顿时生发。战马虽老,仍思念边关的草料,拳毛不时抖动,似要冲锋陷阵;雕鹰看到青天白云,眯着的眼睛马上睁开了,随时准备搏击蓝天。一幅壮心不已的神态跃然纸上。最后写诗人扶病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豪情不减,进一步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104、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105、(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106、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07、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108、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109、唐·杜甫《对雪》

110、初秋暑热渐渐消退,习习凉风吹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初秋》,写出了自己的惬意心情:

111、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112、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113、雕眄青云睡眼开。

114、五夜飕飗枕前觉,

115、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116、秋去冬来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四季轮回,秋去冬来;寒风飞雪,万物收藏感慨万分。又到冬季了,尽管寒冷,但诗人始终热情高涨激情四射,写下千古名句。

117、唯有柿树挂灯笼。

118、——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119、江边朱户。忍追忆、分携处。今宵山馆,怎生禁得,许多愁绪。辛苦罗巾,揾取几行泪雨。

120、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写初秋山中雨后景色,清新优美:

121、初秋最直接的感受莫过于秋风的到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始闻秋风》,把秋风的到来写得极有情意:

122、多少绿荷相倚恨,

123、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124、影溺其中路迷茫.

125、轻寒正是可人天

126、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127、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128、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1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30、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13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3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133、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134、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清脆悦耳的琴瑟声音。接下来具体写早秋景物。颔联由俯察到仰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从高低远近的不同角度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境界开阔。题目是“早秋”,因而所写景物处处落在“早”字上。“残萤”、“早雁”、“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都扣紧“早”字。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召,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135、“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一场秋雨之后,天气飒然变得清凉了。扔掉了团扇,脱掉了夏衣。不再与竹席为伴,又听到了引人思亲的捣衣声。诗以一个“贫闲老瘦人”的感觉,写出了秋雨带来的思乡之感。

136、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自和山房十咏》宋·李曾伯

137、欲问谁家怎不摘,

138、形容“秋去冬来”诗句有什么?

139、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

140、一夕骄阳转作霖,

141、四季轮回,秋去冬来;寒风飞雪,万物收藏。又到冬季了,尽管寒冷,但诗人始终热情高涨激情四射,写下千古名句:

142、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143、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14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45、衡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146、颈联写人物活动之美。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147、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148、秋去冬来的经典诗词

149、三、南宋王微:《四气诗》

15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

151、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152、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153、北风静扫黄天畅,

154、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155、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156、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157、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158、唐·元稹《南秦雪》

159、清风习习重凄凉。

160、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61、挥洒热情,让青春热血沸腾的我们,缅怀过去一切,让思念永藏心底,浩瀚星空让雄鹰展翅飞翔,努力奋斗,让未来更加美好,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162、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163、指直:手指僵直。

164、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16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167、半缕轻烟柳影中。

168、不觉初秋夜渐长,

169、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170、千山鸟飞绝,

171、忆中萱草红若蓝.

172、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173、秋去冬来

17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75、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176、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177、二.《四时》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一说顾恺之)创作的一首诗

178、五更桐叶最佳音。

179、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180、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18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182、《品令·迢迢征路》

183、全诗为:

184、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185、秋去冬来万物休,

186、秋去冬来留不住,不负年华不负卿

187、为君扶病上高台。

188、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8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90、迢迢征路。又小舸、金陵去。西风黄叶,淡烟衰草,平沙将暮。回首高城,一步远如一步。

191、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192、节气过了立秋,就名义上进入了秋天。

193、我是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4、天地肃清堪四望,

195、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196、关河满目萧索,落日一帆迢递。

197、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19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99、绿池落尽红蕖却,

200、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201、诗的前两句纯写景物:落日映溪桥,岸柳含轻烟。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202、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203、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04、秋雨可不总是扮演哀愁的角色,它也有十分明亮清晰的一面。唐代诗人王维在《栾家濑》就这样写道:

205、轻寒正是可人天。

206、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20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208、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209、事多扰扰,秋去冬来无计。

2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11、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212、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213、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

214、唐·李白《北风行》

215、初秋,既延续着夏天的暑热,又开启了秋天的清凉。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这季节更替中展示着自己的光彩。古代诗人们也用那敏感的笔触,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

216、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217、玉:喻白雪。

218、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219、颔联写自然美景。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220、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秋凉晚步》,表现出初秋生机勃勃的情感:

221、接收冬的尽头,转发春的开头,遥望暖的盼头,思念你的心头,冬至大有来头,祝福送你手头,愿你生活有乐头,事业有奔头!

222、墙角数枝梅,

223、春夏秋冬四时平分,气候各异,一气不能兼四季。冬天的寒气夺了春天的气候,冬神颛顼本不廉,因他夺了春气。春天的神太昊放松了他的纲纪,害怕冬寒只是退避,遂使地下草木的根不能发芽,植物中有苦味甜味的都失去了。寒风搅扰天地,像刀锋割肌肤。日月虽说尊贵,日中的三足乌,月中的蟾蜍都被冻死,不能保护。羲和驾车送太阳出来,太阳也害怕寒威,只能频频偷看。

224、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225、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226、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227、蓦觉独坐,莫道凭栏意。浑如洗。暮云指问,西楼醉饮,梦回千。(诉衷情)供参考。

228、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29、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230、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

231、首联写喜雨,从晚上下雨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的对比。诗人在闷热的天气中入睡,一觉醒来,白天烈日的余威已被全部扫除,代之以清凉舒适的夜风,原来天下起了大雨。这两句虽然是实事实写,但由原先对气候的不满忽地改变成很满意,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诗人同时又选了“梦回”这一时刻,来表达自己这份心情,更加显出意外的惊喜——这场雨,诗人已经盼望很久了。

232、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233、等到风霜甜不溜。

234、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235、颈联仍写喜雨。上句是想象之辞,说明自己喜雨,是因为这场及时雨,使庄稼能喝个饱,秋收有望;下句是以听雨打桐叶,寄托自己欣喜的心情。这联中的“应”字、“最”字,都下得很有精神,加深了句意。钱钟书《宋诗选注》对这联的对句有独到的评价:“在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照例是个教人失眠添闷的境界,……曾几这里来了个旧调翻新,听见梧桐上的潇潇冷雨,就想象庄稼的欣欣生意,假使他睡不着,那也是‘喜而不寐’。”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这句诗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