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静夜诗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时间:2022-08-01 20:03:30

1、静夜思不是描写的中秋习俗。

2、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作者将月光比作霜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思乡情切。

3、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并没有提及是什么节日。如果一定要说,可能是中秋节,此时万家团圆,更容易引发思乡之情。

4、,心中不免有些思念故乡时,写的诗句,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这是中国的节日中秋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答案:《静夜思》不是描写中秋节的,而是描写病中的李白客居江苏旅店,望着一轮明月光油然而生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很简短,也很直白,但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10、唐代诗人李白诗歌《静夜思》导读唐代诗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好旅游,平生想做侠客,曾得到唐王朝帝王赏识,官任翰林院大学士,后因得罪朝廷大臣被多次弹劾,又因官场站队错误,入狱被流放。身负奇才,人生坎坷,最终客死他乡。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酒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多首。在中国唐代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导读诗人晁一民简介:晁一民,本名晁佃荣,1968年生,山东费县人。爱好文学、书画、收藏,均有作品发表和入选多部文集。文学作品、书画作品、文化论文曾在全国性大奖赛中多次获奖。曾入编《山东作家辞典》、《中国青年艺术家传集》、《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当代卷、《新中国书画六十年》等多部辞书。曾被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国学研究会等单位授予“中国艺术先锋”、“中国书画艺术家百佳”、“当代国学艺术名家”等多种荣誉称号。现为《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主编、《中国诗人诗歌导读》主编。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晁一民导读: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五言诗《静夜思》,在数万首唐诗中可算是最有影响的,因为诗句朴素,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简洁生动,情意绵绵,韵味无穷,影响广泛,所以才被历代人们吟诵和牢记,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像月亮一样尽人皆知,像月光一样家喻户晓。  “床前明月光”。诗句一开始就直入主题画面,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房间内,忽然注视到窗外的明月光照射在床前的地上,在这个季节里散发着幽冷的白光,让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寒冷和身在他乡的落寞与凄凉心境,触景生情,在恍恍惚惚中心里升腾起诗歌创作欲望,来描述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感,随口吟诵出这“床前明月光”的诗句来,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有所感想,所以才自然诞生出了后面的诗句。  “疑是地上霜”。在这天气逐渐寒冷的深夜,诗人由寒冷的体表感觉而想到了外边的寒冷空气和寒冷的来源,是不是外边落下霜雪了呢?由此诗句中可以判断出,这个季节应该在“霜降”前后、秋末冬初时节。在解读本诗诗意时,很多解读者把诗人所处的季节定为“秋末”,理解为诗人李白在深夜里看到的月光是秋月之光。无论是秋月之月光还是冬月之月光,都给诗人带来了阵阵寒意,把月光顺其自然地比作地上霜,也是诗歌写作最常见的比拟创作手法,不着刻意雕琢痕迹,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诗句当中,无工而有工,妙不可言。让我们看到在诗人独身一人客居他乡的夜晚,孤苦伶仃,循着照在地上的月光不由抬头向窗外望去的身影。  “举首望明月”。在这一诗句里,有人把“首”字理解为“头”字,而如果是“举头”的话,这个头就与下一诗句的“头”重叠了,诗句中出现这种重复文字在一代大诗人诗中是不该出现的,所以,我认定这句“举首望明月”不应该是“举头望明月”,“首”,即“头”也,虽然现实情景是诗人李白抬头去看天上的明月,在这里,当时的情景又出现了几种可能,诗人李白是居住在正房还是居住在偏房?如果诗人李白居住在正房,那他看见的是南面床外的明月,明月光能照在屋内北面的床前,这个季节这个时间已是深夜无需质疑。如果诗人李白当时居住的是偏房,那他面对的窗子不是在东边就是在西边,窗子在东边的明月应该是上半夜的明月,窗子在西边的明月就该是下半夜的明月。在这寂静的寒冷的夜晚透过窗子举头望明月,看到的仅仅是一轮明月或半轮明月,而看不到月下的风景,为什么我这样理解呢?因为明月光照在了床前,而没有照在诗人的身上,因为诗人的身上没有月光,所以诗人李白当时距离窗子不是太近,而是看到床前明月光之后自然而然地抬头看向窗外的明月,没有走近窗子,不是临窗远眺,不是月下江山风景尽收眼底,所以他看到的是窗外一轮明月或是半轮明月,因为诗人李白看到了窗外的明月孤独地挂在天空或孤独地在天空穿行,因此想到了自己本人身在他乡孤独生活孤独居住的情况,诸多感想随之涌上心头,不由怀念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低头思故乡”。诗人最终默然低头思念起故乡的家和家里久未相见的亲人,倍感客居他乡的悲苦与失落,什么功名,什么理想,什么追求,在这里都黯然失色,像夜晚明月光下的阴影一样都无关紧要了。诗人李白静默良久,随心所欲创作完这首诗歌,思故乡的心情不是太好,创作的激情也就就此打住,趁着夜色躺到床上睡觉去了。月光映照在房间内,使得诗人辗转难眠,客居他乡思故乡的滋味不是很好受,昏昏然睡去,明天一早醒来,客居他乡的生活又得重新开始!冬天到了,一年的岁月也要走到尽头,想家和回家的欲望自然比较强烈!这或许也是这首诗歌打动人心的最重要之处吧。  这首诗歌的境界好似一幅月夜思乡图,吸引着历代天下人的目光,与诗人一同品味这月光。  我再重读一遍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我们再共同回味一下这首诗的诗意和诗境。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果按唐诗格律要求,那这首诗歌的格律平仄读法是: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至于唐诗写作格律问题,那些条条框框,在本次诗歌导读中不予探讨。重要原因是当代汉字的读音与唐代汉字的读音略有不同,不好精准把握,清朝时期就有专门机构研究和推广唐诗格律,在当时当作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来研究和推广,促进诗歌创作,也在教育教学和科举考试中列入考试,最终也没有把当时的诗歌创作发扬光大起来,很难超越唐诗的艺术和影响,单凭唐诗格律来引导和规范创作诗歌,实为为诗歌创作设置了创作禁锢,不可取。当代有人很重视唐诗也就是旧体诗创作格律问题,无异于重蹈清朝研究推广之覆辙,更不可取。本人以为,旧体诗格律即顺口,文字即形成诗句,顺口又押韵,诗歌意象运用精准贴切,诗意和诗境以及创作思想能体现出来,艺术地表达出诗人的创作目的,就应该是一首好诗了,何必去强求格律问题呢?所以,本次诗歌导读对格律问题不予探讨,只做旧体诗创作体裁五七言论之。谢谢!  2018年5月22日导读

11、问题分析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用霜比喻月光。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李白抬头看着月亮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诗,人们往往看着月亮就会想起家乡,想起和家人相聚的情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中秋节日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中秋节,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15、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6、首先纠正错误,诗句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而且不单如此李白如今流传下来的所有描写月亮的诗没有一篇是在中秋节写的。

1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李白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思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并未言明是在中秋时节,也没有描写任何节日里的习俗。

1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修辞手法有下面几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

21、【比喻】

22、静夜思描写的是中秋习俗。是李白在中秋节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的

2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哪个节日?,这是中秋佳节,是写的游子在外乡,过中秋节,在他乡想起自己的故乡在外乡赏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免有些悲凉忧伤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当时就是这样的情景问题回答完毕

24、节谢谢哈

25、中秋节,这句诗句出自于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于扬州的旅舍中所作,当时李白26岁。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李白抬头看到天上所挂的一轮明月,心中的思乡之情顿时油然而生,于是就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26、李白的《静夜思》估计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早熟读成诵的古诗了。了了20个字,写出了游子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27、李白二十六岁那年,在扬州旅舍养病。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的夜晚,月明星稀,诗人抬头望见天上一轮皓月当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28、静夜思古诗共四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对偶句是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偶句指的是两个相同结构、字数一样多、意义对称,表达意思相近或相对的修辞手法。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属于对偶句中的正对句。

29、静夜思古诗不是中秋节的诗,该诗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30、我国唐朝产生了许多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李白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李白的诗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的作品一直被世代传承吟诵成为后人学习的经典之作。例如:静夜思就是他的代表之作。体现诗人身在异地每时每刻思念故土的思想感情。并不对是中秋习俗的描写。

31、知识背景

32、静夜思不是描写中秋节的。

3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全文如下:

34、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说的是中秋节

35、你会说那李白这样爱月亮在中秋这个专门赏月的节日里写下《静夜思》也是正常的呀,可是咱们有史料记载呀,这很像描写中秋月亮的《静夜思》并不是写在中秋的。根据《全唐诗》对此诗的介绍,就能发现这首诗创作于726年九月十五日,而并非八月十五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