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代边塞诗羌笛的诗句优选81句

时间:2022-08-01 20:02:14

1、一杯浊酒,勾起人的万里思乡之情,可是燕然之地并不和平,归乡也就没有办法。听那悠扬的羌笛之声,似乎倾泻在结满霜花的大地上。夜深了,难以入睡,似乎将军是熬白了头发,战士们流下了眼泪。

2、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范仲淹,词的大意是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3、出塞:王昌龄

4、浊酒⑧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⑨归无计,羌管⑩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摘自网络诗评)

6、羌笛多表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之感

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不教胡马度阴山。

9、春风不度玉门关。

10、王之涣的边塞诗

11、“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

12、③衡阳雁去:雁是候鸟,秋季,北雁即南飞避寒。传说,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有回雁峰。

13、⑤连角:连续不断的画角的乐声。角,古乐器名。出西北游牧民族,鸣角以示晨昏。军中多用作军号。

14、塞下秋来风景异全诗的意思是:

15、王之涣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钻研学问,精益求精;写作诗文,落笔惊人。他死后,靳能为他所作的墓志铭说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年少时,喜欢游历,结交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尤其与王昌龄、高适来往密切,视之为知己。

16、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17、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18、全诗如下:

19、⑨燕然未勒: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内的杭爱山。勒,记。此谓战争尚未取得胜利。

20、《横吹曲辞.出塞》

21、羌笛象征着思念向往之情。羌笛又称羌管,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羌笛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22、王之涣简介

23、我喜欢这句诗,还因为它用了拟人手法,“怨”字特别生动!用的意象:羌笛、杨柳、玉门关,让人隐约感受到边塞的苍凉壮阔!

24、秦时明月汉时关,

25、⑩羌管: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26、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7、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8、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9、塞下②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③无留意。四面边声④连角⑤起,千嶂⑥里,长烟⑦落日孤城闭。

30、黄河远上白云间,

3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2、古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

33、我最喜欢的一句:

34、《凉州词.其二》

35、⑥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3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37、②塞下:边地。

38、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39、【注释】

40、⑧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造的酒,较混浊。

41、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42、秋天到了,边塞的风光真是独特。南飞的大雁一直去往家乡衡阳,没有一点停留之意。四面号角连声吹起,响彻连绵的群山,夕阳西下,炊烟升腾,一座孤零零的城,城门已紧紧关闭。

4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7、羌笛何须怨杨柳,

48、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4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50、渔家傲·秋思

51、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

52、《凉州词.其一》

5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4、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55、塞下秋来风景异出自

56、译文如下:

57、出自宋朝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不过是塞下秋来风景异,不是塞上。

58、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59、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6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61、⑦长烟:荒漠上的烟。

62、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63、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6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5、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6、出自《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67、但使龙城飞将在,

68、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69、原文如下:

70、诗词大意: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71、万里长征人未还。

72、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7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74、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75、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太原)人,一说蓟门(今北京市)人。唐代诗人,曾任文安县尉之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六首。

7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7、《渔家傲·秋思》

78、一片孤城万仞山。

79、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80、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写听到羌笛的感受,由《折杨柳》曲名与春风相联,以“春风”暗喻皇恩,“春风不度玉门关”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关心边塞士兵。境界雄阔苍凉,含义曲折深刻.

81、而且读来顺口、风格洒脱,爱了爱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