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时间:2022-07-24 14:51:39

1、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于潜意中的本能欲望在人入睡时的显现。通过分析梦,我们可以认识人们在觉醒时不曾知晓的心理活动。不过,梦并不直接如实地显现人的这些无意识心理,梦往往以伪装的方式出现。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看到影响一个人,尤其是精神病人变态心理行为的“情结”所在。

2、潜意识与压抑理论: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惯、法律,而被排斥和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但意识却因必须顾及社会风俗、道德、法律等现实因素的制约,故常与潜意识对立,使后者受到压抑,这是一切心理冲突及精神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3、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理论,由于把本能的冲动视为一切行为的动力,并把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视为致病的根源,因而忽视了产生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社会环境因素。同时,心理分析法耗时长久,而且缺乏实验验证,因此在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日益下降而让位于行为治疗。不过精神分析法能较全面地分析人格中的各种因素并重视疏导的方法,对心理咨询仍是有意义的。

4、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个人应该偶尔释放本我,一般能够自我,时不时做个超我,这样才恰恰是人格和人生的平衡状态。

5、三、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6、在诸多人格理论中,有一些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部分,这些理论都可称为人格结构理论。较著名的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结构模型(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的诸多理论、汉斯·艾森克的人格层级模型(特质流派或生物学流派)、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人本主义流派)。应注意,现阶段人格结构理论都属于假说,实证基础都并不十分足够。近期人格心理学界未提出新的较优的人格结构理论。

7、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的豁达、圆满。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并济,方可内心向暖,享受惬意生活。

8、二、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求。

9、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指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11、而自我则是介于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一个中介,它负责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遵循“现实原则”,即要让本我的冲动在超我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得到满足。

12、弗氏的“人格三部分结构”说,即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

13、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

14、三、性本能理论

15、本文试图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深入挖掘树先生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心理,同时通过树先生的遭际揭露当下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类社会问题。

16、二、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17、弗洛伊德有两句名言:“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

18、弗罗伊德人格理论遵循本我原则。因为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从出生日期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比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

19、一、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必多。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20、本我是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

21、精神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22、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23、佛洛依德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无意识的认识,对于超出我们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佛洛依德的理论也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夏尔科的催眠术、布罗伊尔的谈话疗法以及弗利斯的两性人影响。佛洛依德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个体的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本我,自我,超我;佛洛依德还发明了“利比多”的概念,描述诸如饥饿、渴和性这样的生命本能的力量。相对于达尔文和马克思社会宏观层次,佛洛依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他坚持认为,儿童经历构成了成人的行为。精神分析理论假设,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今天所使用的许多重要的传播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尽管这些理论不是精神分析理论。如海德的平衡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等。这些理论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或不和谐的状态,由于对个体来说是不舒适的事,所以导致了这个个体的行为和变化。人格研究的学术传统由霍夫兰所开创。佛洛依德的理论也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尽管它没有同样直接地影响拉斯韦尔的传播研究。

24、弗洛伊德人格理论遵循道德原则。

25、自由联想:即让患者躺在舒适的躺椅上,在肌肉和情绪放松的状态下,无拘无束地把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或精神创伤叙述出来,从中发现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此法有赖于患者与治疗者的密切配合,治疗者可适时地施加暗示与诱导,最终目的是发掘出患者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致病情绪和矛盾冲突,以消除其心理病症。

26、例如婴儿每次感到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绝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等。

27、(3)超我 属于良心和道德范畴。按理想原则行事,监督自我的表现。

28、超我是社会道德层面的内化,里面都是一些崇高的信念与高尚的行为准则,即遵循“道德原则”。

29、一、精神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3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

3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32、超我,是指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典范。

33、三、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34、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35、人格发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己或者父母在正常看护自己的过程中刺激个体的性感带可以得到满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性感带有所不同。

36、转移与移情:患者与治疗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把以前对待亲人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这种现象称为移情现象。治疗者根据患者情绪反应的性质,可以了解患者过去生活中的情绪经验,从而解除其情绪上的负担。

37、一、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38、二、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求。

39、费罗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遵循的是现实原则。“我”是人性中的理性部分,通过幼儿期受父母教导和与外界交往而形成。“我”一方面遵循“现实的原则”监督本我,另一方面寻找社会允许的条件实现本我。

40、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1)本我 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2)自我 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遵循唯实原则,在本我冲动受到控制后,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3)超我 属于良心和道德范畴。按理想原则行事,监督自我的表现。

41、(2)自我 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遵循唯实原则,在本我冲动受到控制后,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

42、弗氏认为,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

43、(1)本我 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44、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是

45、本我中知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而言,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46、弗洛伊德曾提到人格的三个层面,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以原始的冲动和欲望为主,遵循“快乐原则”,即以欲望的满足和最大程度的快乐为最大目标(哪怕那些欲望违背了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法规)。

47、无论是从个体心理上,还是从社会行为来说,《hello!树先生》都传达出浓重的人性反思意识,本文也将通过人性视角对全片进行另一番解读和诠释。

48、本能理论是著名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论。

49、《hello!树先生》讲述了东北地区某底层农民的故事,他以骇人的幻想和癫狂的呓语异于常人,在其特立独行的举止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而村民们封建迷信、竭泽而渔的行径则更加引人深思。

50、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潜意识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深。现实中的人们,有效把握精神层次理论的相关内容,对他人或者进行自我成长,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51、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52、阐释与自我了解:精神分析认为,在自由联想中,病人不愿说出的自己过去生活的某些方面,正是心理失常的症结之所在。故对病人应进行阐释和引导,使其对本身无意识的矛盾有所领悟,并理解阻力所代表的意义,引导其尽量克服困难,尽情倾诉,以恢复健康。

53、人格结构: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54、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是设法把神经病人或精神病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矛盾诱发出来,使患者有所领悟,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它主要采取以下手段:

55、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它监督本我,适当满足。

56、弗洛伊德是一名精神病专家,心理治疗是从他开始的。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的生物、理化的致病原因,力图找到机体上的器质性病变,主要依靠躯体治疗,弗洛伊德异军突起,提出了精神创伤是引起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发掘病人被压抑到潜意识内的心理矛盾以治好病人。这就突破了过去那种纯粹靠医药、手术和物理方法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束缚,开创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新途径。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如下:

57、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精神状态视为一个系统,即人格。由伊特(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伊特是人先天具有的心理过程,其唯一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机体的紧张以获得满足和快乐;超我是内化了的社会价值和道德理想,竭力约束伊特的盲目冲动;自我介乎二者之间,负责理智地调节伊特、超我和外界三者的关系。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便是人格的三个部分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结果。当自我能很好地平衡三者关系时,人格便处于正常状态。当自我失去对伊特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为了防止焦虑,自我便发展出种种无意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升华等,以帮助人缓和内心矛盾冲突。如果一个人不能适时地消除焦虑,就会产生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