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ML地图

优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性格概括【57句】

时间:2023-09-29 09:21:2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性格概括

1、这一部分写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向老师探问那三位同学的谈话如何。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个加以评价。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表现得不谦让,所以笑他。而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从他的才德看,足可胜任一个大司仪官。

2、《论语》这一章,孔子赞成曾皙的观点,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隐居自然的思想。

3、公西华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他的学识渊博,思路深刻,与孔子的交流更是几次得到了孔子的称赞。

4、这个中心的主旨是为了让子路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礼仪、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5、曾晳:懂礼爱乐,言谈举止较为自然,不拘束,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6、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7、子路曾皙冉和公西华都是孔门四科中的学生,他们和孔子一起学习、讨论、思考各种问题,因此都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实词:1、与,赞同。

9、让,谦让。

10、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1、全文分三层。

12、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本文中,可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

13、子路:有远大的志向,坦率诚恳,性格也比较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14、侍坐分层则是指在学习中,孔子会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在座位的位置上进行分配,比如孔门四科的学生就是按照能力强弱分层坐的。

15、这一部分,是写子路先回答说,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孔子对他的话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冉有的回答是:自己只有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小国的才能。公西华的回答更为谦逊,他说自己的才能只配做个小司仪官。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话都没有立即表明态度。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16、冉有:虚心礼让,小心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17、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但却引起了孔子的无限赞叹;孔子说:"吾与点也!"明确表示了他的思想倾向。

18、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可分四个层次。

19、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20、这个中心的建立也反映了子路对于学习的热情和追求,同时也为后来的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和借鉴。

21、一、内容分析

22、公西华:谦虚而有礼貌,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23、这一部分,孔子向学生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24、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5、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26、第4个层次(“点,尔何如?”──“吾与点也。”):这一层次,写曾皙述志。孔子对曾皙予以赞扬。

27、第1个层次(“子路率尔”──“夫子哂之。”):这一层次,写子路述说己志。孔子见子路不谦让,所以笑他。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28、子路、曾参、曦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在孔子身边担任要职,负责重要的事务。其中,公西华是孔子的侍从,负责坐在孔子身旁,随时侍候。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体现了公西华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他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之一。公西华的职责是倾听孔子的教诲,记录下他的言行,以便后人学习和传承。公西华的存在使得孔子的教学更加有序和系统化,他的侍坐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学资料。

29、二、(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吾与点也)描述孔子的四个弟子各言其志。

30、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性格概括

31、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32、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3、二、写作特点

3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容分析与写作特点:

35、第一部分由求赤答夫子问以及夫子的回应;第二部分点答夫子问及夫子的回应“吾与点也”;第三部分曾点询问夫子对三人的看法。

36、三、(从三子者出——最后),写了孔子对各个弟子的言志进行了评价。

37、子路坦荡但出言不谦让(因为他回答孔子时是轻率的没有重视);冉有和公西华都是表里不一(他们见孔子批评子路的出言不一就说没有什么很大的抱负但同时直接表现出他两没追求);曾皙很善良很懂事也很有才华

38、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39、第3个层次(“赤,尔何如”──“愿为小相焉。”):这一层次,记述公西华述志。他很重视礼治,年龄虽小,态度却很谦恭。

40、是的,子路曾经在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心。

41、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

4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主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文章的中心是论志。论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谈理想。

43、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44、例如:“其言不让”。他说话不谦让。

45、”三个人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可以带来更多的启示和灵感,有助于公西华侍坐的智慧和成长。

46、第2个层次(“求,尔何如?”──“以俟君子。”):这一层次,写冉有述志。他“长于政事”,认为儒家的最高理想──实现礼治,要等待君子协助才能办到。

47、子路曾皙冉和公西华的存在,不仅证明了孔子门下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也反映出古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特点,比如注重师生互动、尊重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尊师重道等等。

48、例如:“我与点也”,我赞同曾皙的志向。

49、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

50、第一部分(第1段)。

5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52、一、第一段交代了谈话的人物和方式。

53、为,治理。例如:“为国以礼”,要用礼治理国家。

54、曾皙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能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55、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6、有2因为子路曾皙冉三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的教导下受到了很好的熏陶与影响,他们的思想更加深刻,见识更加广博,可以为公西华侍坐提供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参考。

57、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