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ML地图

黛玉作咏菊相关情节-集锦187句

时间:2023-09-29 03:03:32

黛玉作咏菊相关情节

1、《红楼梦·问菊》(黛玉)

2、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3、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4、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5、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6、蘅芜君(宝钗)

7、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8、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9、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

10、重建桃花社

11、期间在其他人物描写上黛玉也有笔墨。

12、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13、蕉下客(探春)

14、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15、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16、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17、香菱欲学诗,至潇湘馆。黛玉听明来意,便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讲解一番之后,就先拿《王摩诘全集》让香菱回去读。香菱苦读后几次拿习作来请教黛玉,黛玉先后指出香菱诗作中措辞不雅和过于穿凿的毛病。众人取笑香菱时,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后香菱梦中得佳句,博得众人好评。

18、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19、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20、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21、今天来赏析《问菊》这首诗。

22、“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23、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24、林十七岁,正月,王子腾在离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药死,贾府一个月内连失两大靠山。加之贾宝玉疯癫,贾政放了江西粮道,赴任在即,贾府不得不加紧筹办贾宝玉婚事。

25、共读西厢

26、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27、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28、这首诗不仅平仄丝毫不爽,对仗也极工整,极具艺术性。

29、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30、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黛玉作咏菊相关情节

31、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32、茗烟为讨好宝玉,从书坊为宝玉带来一些古今小说。宝玉爱不释手。一日早饭后便携一套《会真记》到沁芳桥畔阅读。偶遇黛玉前来葬花。黛玉问宝玉读的何书,宝玉先是搪塞,后递书与黛玉,黛玉越看越爱,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回到房中,恰好听到莉香院传来《牡丹亭》曲子,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33、蘅芜君(宝钗)

34、宝黛钗初会:

35、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36、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37、香菱跟着黛玉学诗,建立诗社,晴雯死后,黛玉探望,和妙玉一起饮茶。在很多故事的描写中都有黛玉的出现

38、黛玉写的《桃花扇·世情推物理,人心犯防疫》中提到了菊花,但没有直接咏菊的诗句。

39、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40、感肺腑心迷林潇湘

41、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42、宝玉成家那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晚间却又缓过来,他抓住紫鹃的手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紫鹃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大家忙叫人端水擦洗,猛听见黛玉直声叫道:“宝玉,你好——”不久便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

43、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44、此后园子中的故事就主要围绕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展开。

45、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46、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47、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48、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49、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50、香菱苦学诗黛玉巧诲人

51、二月初二,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到金玉之说,遂与贾政议定贾宝玉、薛宝钗婚事。同时,为了蒙混贾宝玉,凤姐向贾母、王夫人献掉包计。

52、《红楼梦·菊梦》(黛玉)

53、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54、通过黛玉的眼睛,让我们看到贾府的繁华,规矩众多,和宝玉的古怪性情,以及王熙凤的独特地位。

55、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56、所以她在园内畸角上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这样才洁净。

57、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58、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59、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60、这首诗是黛玉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最为新颖别致,也最能代表黛玉个性的一首诗。黛玉的诗句中有一种“郊寒岛瘦”(“郊”指唐代诗人孟郊、“岛”指唐代诗人贾岛)的气象。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

黛玉作咏菊相关情节

61、宝玉失玉之后,神志昏聩,贾母请人算命后,决定让宝玉娶金命之人冲喜。大家无计可施之际,王熙凤献上掉包计。一日,黛玉前往贾母处,至沁芳桥边见一人哭泣,问明才知是贾母丫头傻大姐,傻大姐无意中泄漏了宝玉即将娶宝钗的消息,黛玉听后心中如翻五味。回潇湘馆后,一口吐出血来。

62、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63、贾母怜她无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边,黛玉10岁,宝玉11岁。

64、互剖金兰语

65、宝玉到潇湘馆探望黛玉,薛蟠假传贾政之命骗走宝玉。当晚黛玉担心,到怡红院探望宝玉,不料晴雯与碧痕拌嘴,使性不开门,黛玉气怔,其后又见宝玉送宝钗出门,不觉伤感落泪。次日宝玉来寻黛玉,至沁芳桥畔,见到黛玉正呜咽葬花,哭道“侬今葬花人小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上前搭话,二人和解。

66、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67、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68、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69、潇湘妃子

70、《红龙梦》章节开篇第三节,便是林黛玉进贾府。

71、枕霞旧友(湘云)

72、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73、魂归离恨天

74、宝玉挨打之后,心中挂念黛玉,便使晴雯前往探视,晴雯自觉无趣,宝玉便随手拿了两条旧帕子让她送去.黛玉接过帕子,心中狐疑,思忖一时,不觉神魂驰荡,心中又喜又悲.喜的是宝玉的苦心,悲的是未知的将来.一时五内俱焚,不由伏案提笔,在旧帕上题诗三首,感伤不已。

75、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贾家要“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

76、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77、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78、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79、误剪香囊袋

80、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81、焚稿断痴情

82、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83、主要事迹:

84、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85、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86、总结整理共有12个情节与林黛玉有关:

87、《红楼梦》中咏菊的诗句是:“惜别秋花满院香,故园松菊各西阳。寂寂竹林岩径小,萧萧菊花山水长。”

88、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89、【诗词鉴赏】

90、黛玉葬花

黛玉作咏菊相关情节

91、黛玉葬花,宝黛二人树下读西厢记,宝玉二甩通灵玉,黛玉香消玉殒,一系列的故事。

92、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首联写黛玉为诗情所困扰而坐立不安,把诗人那种无法抑制、迫切需要发泄的创作激情描写得活灵活现;颔联写作者秀逸超群的才思和全身心投入创作时的情状;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抒发了诗人感怀身世,自我怜惜的哀怨和不被人理解的愁绪。尾联是进一步对菊花高洁品格的赞赏,也是诗人的自诩之意和全诗意境的升华。

93、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94、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95、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96、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97、讽刘姥姥:

98、林黛玉此在问菊,实等于在问自己。不甘苟合流俗,以清高亮节自守,却不知将偕誰共隐?!花季已过,迟迟不开,盼等的又是什么?是叹人海知音的难求,也是在写有才者和理想主义者,不为世俗所知解欣赏的执著,孤冷而寂寞。

99、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100、八月二十一日,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

101、元月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102、“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一联把黛玉清高孤傲的人物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圃露庭霜”又何尝不是“风刀霜剑”的另一种说法,也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

103、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104、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105、“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106、旧帕遗诗稿

107、大观园建成,贾政与众清客入园题对额,宝玉一展诗才。众小厮讨赏,将宝玉佩戴之物劫掠一空。黛玉便以为自己送宝玉的荷包也在其中,便生气回房,将前日宝玉嘱咐她做的香囊袋用剪刀铰了。宝玉赶来,从里面衣襟将所系荷包解下递与黛玉。黛玉自悔莽撞,低头不语。后见宝玉生气便落了泪。宝玉只得连连道歉。

108、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109、“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秋天赏菊是一大乐趣,其“高情守幽贞,大节凌冰霜”的品格让人倾慕

110、)林黛玉与薛宝钗同台咏菊花

111、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112、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113、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114、魁夺菊花诗

115、《红楼梦》里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出题者使用一个实字,一个虚字来命题,即菊字为实,另一字为虚,共做题十二道,即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限用七律,不限韵脚。诗作皆署"雅号",即:"蘅芜君"(薛宝钗)、"怡红公子"(贾宝玉)、枕霞旧友"(史湘云)、"潇湘妃子"(林黛玉)、"蕉下客"(贾探春)。

116、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117、这两句是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而问菊: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誰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

118、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119、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120、“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黛玉作咏菊相关情节

121、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122、与其说黛玉在问菊,还不如说是问人。既是问宝玉,也是对整个大观园和封建社会的反问。更不如说是黛玉的满怀激情的控诉,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故她比别人能更真实、更自然更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魁夺泳菊诗也在意料之中。

123、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家要“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也包括她自己的结局。“万里寒云”正是她远嫁时的况味;“暂时分手莫相思”也可同“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曲子对应起来。

124、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125、林黛玉葬花:

126、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127、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128、尤二姐自尽后,凤姐生病,李纨探春料理家务,海棠社名存实亡。宝琴作《桃花行》,湘云借机倡议重建诗社,把海棠社改为桃花社。众人先至稻香村李纨处商议,次日齐聚潇湘馆,推黛玉为社主。

129、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130、史湘云得了宝玉的金麒麟,前往送还.黛玉见湘云原也有麒麟,便私下忖度,以为是所谓的才子佳人定终身的玩物.为一探究竟,便悄悄跟来,不料恰好听到宝玉与湘云正大谈经济之事,当听到宝玉"林姑娘从来不说这混帐话"的话语时,黛玉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宝玉真知己;所惊者,其二人厚密;所叹者,金玉良缘;所悲者,父母早逝。

131、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132、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133、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134、《红楼梦》咏菊十二首的文化寓意

135、颦儿迷本性

136、画菊不是林黛玉写的,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诗是《咏菊》、《问菊》、《菊梦》。

137、《红楼梦·咏菊》(黛玉)

138、泪尽而逝:

139、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140、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141、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

142、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143、《咏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144、黛玉从傻大姐处得知宝玉与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后,神志昏沉,气息微细。贾母请大夫看了,但病却日重一日。某日,贾府上下一人未至,黛玉眼见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物生理,便让紫鹃拿来他先前整理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又让雪雁笼上火盆,一把火烧了。待雪雁从火里抓出帕子时,却已烧得所剩无几了。

145、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146、孤标傲世偕誰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147、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于是把那些残花落瓣拿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口吟《葬花词》,不料躲在桃林后宝玉听了竟大哭起来,痛苦不堪。

148、怡红公子(宝玉)

149、一般的花都在春天竞开,唯独菊花迟到秋天才开,而且经霜仍抱枝不落。晋陶渊明爱菊,陶渊明是隐者,因此人们也都称菊花为花中隐者。隐者孤标傲世,品格清高,遗世而独立。

150、宝玉葬花儿与林黛玉有关。宝玉结婚以为娶得是林黛玉。撩开盖头发现是宝姐姐,宝玉当时的心情非常人能懂。黛玉在家听到鞭炮声,吹号声知道宝玉在结婚。娶的人不是自己,气的吐血而死。等宝玉结完婚,去看望黛玉见自己心爱的人已死,宝玉悲痛欲决,这就上演了一场宝玉葬花儿。

黛玉作咏菊相关情节

151、黛玉秋分后犯病,宝钗前往探望,点出药方的不足,建议黛玉用燕窝滋阴补气。黛玉深受感动,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后又感叹自己寄人篱下,不好再生事端。宝钗巧妙劝慰,黛玉稍解。当夜雨至,黛玉又知宝钗不能来,更觉凄凉,便写下《秋窗风雨夕》。

152、“秋情”一般都翻译成“秋天的情思”、“秋天的伤感之情”……

153、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连“鸿归蛩病”也惹起黛玉的悲苦相思,也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身边能够了解自己心思、倾心而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有和宝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154、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155、探春发帖倡建诗社,众人齐聚秋爽斋,定为"海棠社"。次日湘云请贾母赏桂花,宝玉提议作诗,十二题作毕,大家议定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题新,诗新,立意新,位列前三。

156、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57、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158、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159、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160、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161、这首菊花诗是林黛玉所作,作者把自己当作菊花的知音,向菊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表现了作者对菊花品格的肯定和不幸命运的同情,其实,问菊即是自问,菊花的形象正是林黛玉自我形象的写照。

162、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163、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贾宝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则以为大观园里的水干净,但一旦流出去,外面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164、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165、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166、菊花诗会后,刘姥姥游大观园,林黛玉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她还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

167、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168、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169、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170、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171、九十六回满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172、需要注意的是,《红楼梦》中有许多版本,不同版本中的诗句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相同。

173、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174、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贾母院见贾宝玉,二人最后一次参禅。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当天,贾宝玉、薛宝钗大婚,林黛玉泪尽而逝。

175、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176、《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堪称全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菊是花中君子之一,曹雪芹将红楼群芳的婉约与金秋菊花的孤傲结合在一起,以女性诗章的流光溢彩,给菊花诗史平添了一抹不可多得的清新雅致。这些诗不仅本身对情对景,而且诗中有诗,以谶语性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抒发个人情怀的同时,也预示着这些女子将有怎样的人生际遇,或悲或喜已不在话下。

177、潇湘妃子(黛玉)

178、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179、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

180、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黛玉作咏菊相关情节

181、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182、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183、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184、诗社夺魁:

185、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186、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187、林黛玉第一首写的是咏菊第二首写的问菊